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娘子送我上青云 !
出乎柳承恩和苏锦绣意料的是,皇上竟然允许小殿下在皇庄上住两天。
如此一来,苏锦绣和元宝相处的时间自然也就长了。
“元宝,我看看,瘦了。是不是在宫里头吃不好呀,宫里有没有人欺负你?还有,身边的人都可靠吗?但凡是入口的东西一定得注意,知道吗?”
柳承恩站在苏锦绣身后默默地叹了口气,小皇子早熟,历经了几番的生死,还有什么是看不明白的?
妻子这番话根本就是无需提及的。
不过又觉得这是妻子的一番关切之意,也不好拦她。
小殿下则是笑吟吟地拉着苏锦绣的手往屋里走,“姑姑,我饿了呢,知道今天可以出宫,早上就只吃了一碗粥,您给我做辣子鸡吃吧。”
苏锦绣当即便欣喜地应下来了,身后的苏灵笑着吩咐身后跟着的管事道:“没听到主子发话嘛,快去准备两只肥美的鸡,再备些牛肉,小主子最是喜欢夫人做的牛肉了。”
“是,姑娘,我立马让人去准备。”
等进了宅子,苏锦绣又拉着元宝说了好一会儿话之后,再听到了柳承恩屡次暗示性的咳嗽之后,还是很识趣地去了厨房,留他们师生二人说说话。
“小殿下恕罪,刚刚拙荆也只是一时高兴,难免失了礼数,请殿下莫要怪罪。”
李幕连忙起身还礼,“先生折煞我了!”
二人都平了身,李幕又道:“先生,虽然以前一直唤您姑父,可是实际上却是一直拿您当我的恩师敬重的。如今回了京城,而且父皇对于我的课业也很满意,都是先生的功劳。”
“不敢当,是小殿下聪慧,才思过人。”
李幕知道这不过是些客套话罢了,便笑道:“先生,您还是拿我当以前的那个侄儿对待吧。而且此次出宫父皇也交待了,要让先生考校我的课业,还说让我多跟着您,回宫后,父皇还要再考我呢。”
这其实也在柳承恩的意料之中了。
“既然如此,也罢,当初小殿下离开北安州时,微臣给您的作业可有完成了?”
“回先生,都完成了,今日出宫也都带上了,就等您批阅呢。”
“好,暂时不急。那我再问你,先前我曾问过你前朝末代的几位帝王一直都重农抑商,你可弄清楚缘由了?”
李幕的表情有些一言难尽,随后又十分憨实道:“回先生,学生不敢欺瞒先生,只除了一条之外,其它的实在是想不出。”
“说说看。”
“前朝末代几位帝王多对于商户有偏见,自以为商者奸诈狡猾,且为图利而不择手段,故而一直压抑商业的发展。”
“那你以为呢?”
李幕再聪明,也只是一个小孩子,斟酌片刻后才道:“回先生,学生以为这奸诈狡猾并非是仅限于商户的,就算是农田里的农人中,也不乏此类人,而官场上,只怕就更多了。”
柳承恩轻笑:“你这话若是被皇上听到了,怕是要少不得一番责罚了。”
李幕的脸色微红,眼神闪了闪,“还请先生教我。”
“前朝的末代几位帝王想要发展农业,原本是无错的。毕竟我泱泱大国,农业生产是国家的根本,百姓们若是不能吃饱饭,那一切都是空口而谈。”
“其实,重农抑商,并非仅仅是前朝的几代帝王的做法,自秦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把人分为四个等级也就是所谓的士、农、工、商‘四民’中,士最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这种思想被历朝历代所沿用,历代王朝尤其是新建立的王朝都十分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强调农为本,在历任君主甚至是臣子以及百姓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此后几乎是所有的帝王或者是分封的亲王等都继承了重农抑商的政策,目的是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服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他们自己的统治。
一句话,其实就是将这些百姓们都拴在了土地上,一群每天只想着如何吃饱饭的人,自然不可能再有旁的心思了。”
李幕的眼神动了动,“先生,您是说,成百上千年来,重农抑商只是为了和平,压制那些百姓心头的欲望?”
柳承恩笑了笑,一脸赞赏道:“小殿下的反应很敏锐。这话不假,却也并非是全部的缘由。说句不中听的话,还是因为咱们的土地产量太低,一亩地才能收多少麦子?就算是有了高产的苞米类的农作物,可是仍然不能解决百姓吃饱饭的问题,所以,发展农业本身,没有错。”
柳承恩没有说的是,历朝历代采取这种措施,归根到底是因为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这个时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而大兴朝开国之后,便一直在努力地提高商人的地位。
首先,允许商户人家的子嗣参与科考,这就已经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动作了。
自太祖开始,大兴朝便一直想要做到农、商双发展,可是却忽略了,这里头还有最重要的一环,那便是工!
也因此,大兴朝这些年的商业发展其实并不算是很迅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间少了一环。
若仅仅只是一些农产品南北调换,那实在是有些浪费了。
李幕聪慧,很快便明白了先生的意思。
“我懂了,农业是立国之根本。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无论到了多会儿,民生方面吃是第一位的。我们大兴的粮食是否充裕,是关系到全国各地是否稳定的大事。所以说,重农本无错,关键是否应该抑商?”
柳承恩见他一点即透,很是欣慰。
“你说的没错。你再说说看,商户们当真都是无奸不商的存在吗?”
李幕自然而然地便想到了自己曾接触过的一些商户,北安州的许家、白家,还有苏家阿伯以及苏孝等人。
貌似,他们都曾在北安州的百姓有难之时,伸出了援手,且不计较得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