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华夏一家 !
潜藏于修造部科技司的副司长竟然着人送密信给蒙古使团,企图带走他收集到的31式步枪图纸,罗城水力机械设备图纸和犍为矿山开采技术。
看得出来,此人还比较实际,集合着蒙古汗国的科技现状有针对性的在干呢。
乖乖不得了,都是赵晓兵的心肝宝贝。
此人是四川制置司的老人,潜伏在成都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
前面不知收集了四川多少情报给蒙古。
第二天上午,蒙古使团便匆匆离去,莹莹安排了人员跟踪,要一直将他们礼送出境。
这边,余大异跑来找他检讨了,说他分管的摊子出了事,用人失察,请求降罪。
赵晓兵说不关他的事情。
从这件事上也看得出来,蒙古对大宋的布局由来已久,细作无处不在,以后确实要注意技术保密的问题,抓好规范制度的建设了。
保密的事情还不止是技术呢。
蒙古使团离开没两天,成都关于老皇帝生活费的谈判便传开了。钱虽然花的不多,有说新朝廷做的好的,也有说慢待了皇帝,舍不得给钱。
但是,赵晓兵觉得谈判内容很快传出内城流向民间,很不好。
此类事件属于朝廷外交高级机密了,居然那么快在民间传开,说明礼部没有保密意识,必须整治了。
他去老曹那里,将魏忠找来商议,如何强化内城中枢安全保卫和保密事务。
老曹叫魏忠先把规矩立起来,他觉得不光是军事保密,其他方面涉及到的朝廷重大决策都应该有个保密规矩。
不是这个不许讲,那个不能说就完了。制度要上墙,要求各部严格执行,报纸没有公布的政务,官员都不允许在公众场合大讲小说。
这就对咯。
赵晓兵说还有一个事情必须得注意了。
去年,他在汉中获悉蒙古人在偷偷收集新式机器的零配件,这个和前几天的研究院机密失窃肯定有联系,眼下的情况怎么样?
魏忠说军情司已经集中收集这方面的案件,发现确有北蛮偷运机器零件出境的事。
他们组织了专项队伍顺藤摸瓜,正在接近北蛮的设备集结地。
赵晓兵说蒙古汗国的科技进步很快,可能和他们集中工匠研究制造,盗取我们的技术有关,一定要密切关注。
必要时也向他们对付我们这样,直接捣毁他们的生产试验基地。
老魏点答应着。
次日,国事委员开会他讲了这个事情,倒是让丁辅吃瘪,又害心病了。
老爷子已经晓得修造部副司长是细作的事情,还是他推荐的人,会上听赵晓兵再说礼部泄露谈判机密,以为又在说他用人不查呢。
老爷子脸色很不好看,直到散会,一句话都没说过。
这是开会讨论国事,赵晓兵顾不上他开心不开心。提议通过温江、双流,新津的杨柳河综合整治工程的三年整治计划。
向全国发出春耕生产的备耕令。
要各地州县利用少雨季节加快水利建设。
第二天天刚亮,李家就来人报信:李植走了。
李植得知谈判结束,蒙古使团离开,了却心愿后驾鹤西去。
临死前还不忘老皇帝的交代要保护公主,留下遗言让小公主安宁接他的位子任礼部尚书呢。
这老爷子要死了都还想着官家的事,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赵晓兵将月桥找来和安宁一起商议,让她代表新宋中枢亲自去操持李植的丧事,相当于后世的治丧委员会主任。
遗体入殓时要覆盖新宋国的国旗盖棺,在安福寺择地下葬。
算是新宋对国之重臣的礼遇。
吩咐社会部立即将安佛寺扩建,预留公墓土地。
随后,他在丁辅召集大家开会,询问李植的丧葬意见时说了这个新式丧葬法子,但李家要将李植的遗体运回老家安葬,这叫祖宗传统的叶落归根。
最后,大家一致通过在安福寺为他建衣冠冢以示纪念。
赵晓兵说李植为国事操劳一身,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提议格外支付一万贯钱的安家费给家属,大家都没有意见。
只是缺了封号什么的就没有办法了,这是新宋共和国,没得皇帝给他追封。
他把古月桥喊住,让他在《新宋旬报》上撰文祭奠李植,将他树成新宋的立国功臣。
丁辅很满意,诸公都点头应许。
操持完李植的丧事,新宋军已经在边境外开打了。
邓锡胜进驻了临安、福州,孟文杰进驻了广州。孟珙的大军进逼鄂州,各地伪军纷纷开门投降。
陈吉林,李兴志发起郑州战役,目标直指郑州,许州和唐州,蔡州,策应余街稳定淮南。
关中的新宋军主力已经完全跳了出去,将主战场摆在了敌占区,决心在中原与蒙军决战了。
巴图和彭措作为先锋的两只骑兵已经出发五天了,还没有消息,老曹早就坐不住了,赶去关中坐镇,毕竟近十万骑兵出动呐。
还有三十万大军发起的郑州战役,那么大的军事行动还是靠近点,再靠近点指挥心里才踏实咯。
军人的心态就是这样的,当年他还不是惦记着,猴急猴急跑到前线呢。
这次给北上军团的任务是出武威,九原城直奔和林,寻找蒙军主力决战,抢夺、摧毁其战争资源。
而甘肃的赵晓军则同步发起了清扫甘肃北部蒙军据点的行动。
他要将所及的水草地全部纳入自己的版图。
将蒙军彻底赶出沙漠以南地区。
当然,这不是一次就能解决的,可能需要三年,五年的拉锯时间,但是至少能保证他的甘肃境内相对安全了。
赵晓兵见安宁心情不佳,去她屋里陪着说话。
商量了一起出去温江,双流走走看看,督促杨柳河的整治。
两人先去了温江的舒家渡,再到双流的擦耳岩,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的修渠筑路大军。
老百姓听说公主来咯,准确地说是前朝的公主来咯,都是争相靠前观看,要一睹公主芳容。
有的只顾看人忘了脚下,竟然扑通扑通的掉进了杨柳河里,爬起来还乐呵呵地继续打望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