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北魏异闻录 > 第十章 熟悉环境

第十章 熟悉环境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北魏异闻录 !

    怀朔镇是北魏最北端的军事重镇,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西南侧,始建于公元424年。也是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一次大败柔然后诏令建设的防御重镇。与它同时代筑就的镇城还有沃野镇(位于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北侧的苏独仑根子场古城);武川镇(位于达茂旗希拉穆仁镇的圐圙古城);抚冥镇(位于四子王旗乌兰花土城子古城);柔玄镇(位于察哈尔右翼后旗韩勿拉苏木克里孟古城);怀荒镇(位于河北省尚义县三工地土城子古城)。

    六座镇城几乎建在同一纬度上,皆在秦长城之北。设立北部六镇的目的,就是前出长城,扼守国门,拱卫京师。首都平城相距最近的武川镇、抚冥镇,直线距离不足六百里,快马加鞭,朝发夕至。

    游牧部落,逐水草而居,既无后方,又无前沿。哪里水草丰美,哪里就是他们的驻足之地。草原奇兵,来无踪,去无影,聚如蜂群,散如水银。不管什么样的战争规模,永远不可能将他们全歼。冷兵器时代,凭借战马的脚力,他们一个昼夜可以驰骋千里。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他们又会去而复返,重新聚拢。拓跋鲜卑本就来自草原,深知游牧部落的习性。故而以长城为依托建立军镇,防御来自草原的威胁。

    怀朔镇是是典型的汉人筑城风格。城垣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1200米,城高10米,墙基7米,顶宽3米,总面积约180万平方米。挤一挤,可容纳七八万人居住。眼下城里生活着四万军民。其中,现役镇兵包括,负责子城防卫的三百卫戍部队,负责主城防卫的镇军第一幢五百镇兵。余者皆为镇民。

    城垣是不规则的五边形。共有东、南、北三道城门。门头上建有飞檐斗拱的木质门楼。三道城门分别有街道通至城内。南、北两条街与东街在城中对接,并形成两个丁字街,正好将城镇分成三部分。东南角是集中连片的居民区。东北角是匠作、酒肆、娼寮、客栈、货栈商业区。西南角是军营。西北角的子城独立存在,是镇军府衙所在地。

    一条小河由西城墙下进入城中后分叉,一条从城北流出,另一条从城东流出。这条河的名称叫五金河。另外,在营区内有三眼水井。这样的城镇布局,军事用途非常突出。因有河流和水井的存在,故而不怕长时间围城。而“丁”字街的作用就是防止敌人从某个城门破城而入后,不至于一口气贯通全城。这就给防卫一方留出了宝贵的时间,可以将入侵者堵截在某一个区域,然后三面合围,予以全歼。设计这座城池的人一定经历过战争,否则绝不会考虑的如此周全,而且独具匠心。

    “鲜卑父,匈奴母”,是拓跋鲜卑迁徙至匈奴故地后形成的基本家族结构。从呼伦贝尔一路南下的鲜卑人,不仅占有了东晋王朝无暇顾及的匈奴故地,同时还占有了匈奴汉子们来不及带走的育龄女人。故而,怀朔镇就成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你能想到的各色人种,这里几乎都能看到。黑眼睛、蓝眼睛、黄眼睛、灰眼睛;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棕色皮肤者,应有尽有。后世人们蔑称的所谓老毛子、二毛子、南蛮子、北鞑子、中原大傻子,这里一样不缺。只是,汉人在这里仍然是大多数,其他人只能算少数民族。

    高欢在镇里还见到两个黑人二代。有关黑人的记载应该在唐代,怎么北魏时期就有黑人了?后来想想关于“昆仑奴”的记载也就释然了。不出意外的话,这些黑人应该是早年间陪天竺僧人来大魏传教而留下来的。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很开放,世界各地来此游历、经商、传教的各色人种并不鲜见。洛阳街头的中国大象满街都是,出现两个黑人有什么稀奇。就以怀朔镇男人们的发型为例,既有汉人的“束发加冠”,也有东胡之地流传过来的“三撮毛”、“锅盖头”,还有“大辫子”、“中央秃”。稀奇古怪的发型杂糅在一起,给这座精致的小镇增添了特殊的异域风情。

    与洛阳和平城百万人口级别的大都市相比,怀朔镇小的可怜。但它却是水陆交汇,四方通衢的咽喉要道,也是长城以外最大的人口聚居区。东出可以进出冀鲁,南下可以进入陕晋,北上能够连接大漠,西进可以直达西域。方圆五百里之内的商业交流,怀朔镇是绕不过去的地方。故而镇里的三条主街上,商铺林立,吆喝不断。各种幌子、幡子、牌子或探出屋檐,或挂在门前,尽可能的起到广而告之的效果。皮货行,铁匠铺,米店、鞋店、棺材铺之类的招牌都十分惹眼。当然,男人们最爱的文化娱乐场所更是随处可见。

    五金河边的一座赭红色佛寺特别显眼,镇民习惯性的称其为“红佛寺”。红佛寺不大,里面只有一位老和尚在此修行。当然,还有一个野小子呼延狼和老和尚相依为命。

    高欢每天陪娄昭君散步,城里的方方面面、犄角旮旯,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其中最大的一家和顺酒楼引起过高欢的多次注意。据说那是一家集餐饮、娱乐、住宿、嫖娼为一体的高档消费场所。不仅可以点餐,还可以点娱乐节目,点歌姬陪酒,点丽人眠宿。

    穿越北魏的这些日子里,高欢一直在悄悄地打听关于花木兰的传说。上辈子他曾听一位搞文史研究的老家伙说,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十二年里,除了打仗之外,大部分时间就在怀朔镇一带驻守。根据他的研究,花木兰参与的战争,正是历史上著名的“拓跋焘讨伐柔然”那场灭国之战。

    两人当时就是随便闲聊,谁能想到,历史老人真的给了他一个探究真相的机会?究竟有没有花木兰这个人,高欢十分好奇。可打听来打听去,没人听说怀朔镇有过这么一位女扮男装的花将军。可那位文史专家说的有鼻子有眼,确定花木兰确有其人。据他说,花木兰生于公元412年,卒于公元502年,享年90岁,是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虞城县)人。

    《木兰辞》原文:“……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几句诗里有几个重要信息:黑山头:今呼和浩特市东南。朔气:阴山一带的气候。燕山胡骑:燕然山。这些信息说明,花木兰参加的确实是拓跋焘亲率大军讨伐柔然的战争。《魏书》上也有明确记载:“夏四月(神麚二年四月,即公元429年4月),治兵于南郊(大同市南郊)。……庚寅,车驾北伐。……从东道与长孙翰等期会于贼庭(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北)。五月丁未,次于沙漠,舍辎重,轻骑兼马,至栗水(在今蒙古国乌彦嘎至曼达勒敖包,呈西北东南方向),蠕蠕震怖,焚烧庐舍,绝迹西走……”

    北魏男子十六岁为成年,这一年花木兰十七岁,理论上替父从军是成立的。北魏太武帝亲自领军,一人双马,长途奔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破柔然。木兰辞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就是这种速度。

    此战之后,柔然势力再无能力南下入侵中原,直到突厥兴起。之后,双方虽有交战,但多以北魏远袭居多,柔然主动进攻较少。太武帝先后13次出兵伐柔然,其中胜利11次,另有两次由于柔然先遁逃而没有战果。其中,公元429年的这一战,战果最为辉煌。从时间上推断,花木兰从军的十二年,自公元429年取得大胜之后,其他时间实际是随长孙翰等在北边镇抚。怀朔镇修筑时间正是424至428年。429年拓跋焘的这次北伐柔然,怀朔镇就是最大的补给基地。说得过去。

    在兰草和紫娟的陪伴下,高欢和娄昭君的“散步戏码”一直在怀朔镇持续。高欢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确实是为了帮助妻子锻炼身体,以免分娩时出了状况。这年代,生孩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另一方面,当然是为了彻底了解这座军事重镇,包括与之相关的风土人情。毕竟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要在这里生活,两个灵魂的无缝对接,必须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进行。街上走一走,店铺里闲聊几句,和相识的邻里打声招呼,是最好的隐蔽手段。

    四人刚刚从红佛寺路过,两个少年人就从寺里追打着冲出来了。跑在前面的少年人有些跛脚,后面追打的少年人衣衫褴褛。

    “侯万景,你给老子站住。”呼延狼一边追一边骂,还顺手丢出一块土坷垃砸向侯景。两人显然又因为什么事闹将起来了。

    “狼崽子,君子动口不动手,有本事你就追!”别看侯景是个跛脚瘸子,跑起来的速度一点不慢。

    且说且,两人就到了高欢面前。高欢将娄昭君挡在身后,生怕两人不小心冲撞了身怀有孕的妻子。随后问了一句:“你俩这又是怎么了?佛门重地,闹闹腾腾像什么样!”

    “哥,这王八蛋叫老和尚大秃瓢,他还是人吗?”呼延狼指着侯景急赤白咧的分说道。

    “没有的事,你别再欢哥面前污蔑我。”侯景争辩道。

    “还说没有?你你你……”呼延狼明显是气急了。

    侯景还要诡辩,见高欢眼神不善,识趣的不再往下说。转而给娄昭君施了一礼道:“大嫂吉祥,小弟万景给您见礼了。”

    侯景的这一招,立刻转移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呼延狼也不好当着娄昭君的面继续纠缠。两人的小冲突,就这样被侯景轻松化解了。随后又说理几句没营养的话,侯景告别而去。呼延狼也气呼呼的返回寺院。

    高欢看着远去的侯景,内心感叹道:难怪这小子能在南北朝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窥斑见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