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天下昭昭 > 24第二十三章

24第二十三章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天下昭昭 !

    “焉王不用担心,这件事我会同王兄说的,一定给大王你一个说法。”昭姬对焉王道。

    焉王笑了笑,“无妨,不着急的,也不是什么大事,魏王最近应该最是忙乱的时候,所以我就先来告诉殿下。殿下看情况再告诉魏王吧。”

    昭姬摇摇头,“这确实是很严重的事情,又是发生在我的封国。”

    焉王轻轻的说道,“殿下不必介怀,毕竟是发生在封君之前。”却见昭姬半低着头在思索着什么,此时他们在偏殿中,冬日惨淡的日光穿过窗棱,熏炉中飘渺的袅袅轻烟,焉王想起他第一次见到昭姬,昭姬穿着一身缃色的男式曲裾浅笑,身边跟着亦步亦趋的王兄。此时,昭姬却已是魏国的封君,穿着青色的礼服坐在轻烟中,眉头浅颦。

    焉王有丝恍惚,昭姬如今已是他无法涉及的存在了。

    因临近年节,诸国的君主和使臣都不能长时间逗留魏国,魏旭登基不久,便一一告辞离去了。

    纪旦来的时候,魏旭没有抽出时间来迎接,离开的时候魏旭和昭姬将他送至了阳樊城外。

    魏旭道,“一路顺利,代我问候姑丈和姑母。”

    纪旦点点头,又看向昭姬,“表姐,我走了。”

    昭姬眨了眨眼睛,笑道,“路上多保重。”在保重二字上落了重音。

    纪旦知道昭姬在说孙季子的事情,不由得好笑,离别的愁绪被冲淡了一些,他本来想说些什么,可是在魏宫中,昭姬总也忙的不见人影,如今被昭姬调侃,他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了。也罢,这种事情不如回去先试探母后的意思。

    、、、、、、、、、、、

    各国使臣离开阳樊之后,阳樊又开始准备过年节的事务,毕竟这是魏旭登基的第一个年节。

    昭姬刚封君,要接手一些关于煕陵的政务,又要设置自己的属官,也是忙的团团转。本来昭姬应该亲自去煕陵一次的,但是马上要年节了,她不可能离开阳樊。便拜石岿为邑宰,全权处理煕陵的事务。之前的县大夫和其他的官员自然还留任,帮助石岿处理管理煕陵。

    就这样等到石岿出发,昭姬终于抽出了时间去找魏旭。此时魏旭正在殿中与大臣议事。昭姬走到宫殿门口便要回去,寺人却说让昭姬稍等,既然昭姬来了,就一定要通报一声。

    寺人刚进去,就又出来道,“大王让殿下进去呢。”

    昭姬走进殿中,见魏旭坐在上首,栾春和翟景分别坐其左右。

    魏旭看到昭姬进来拿起一份书简递给昭姬,“阿昭,你来看看。”

    昭姬打开一看,上书几个大字 ——“变革五策”,之后是对五策的简略阐述,分别是从官制、兵制、法制、农制、商制五个方面进行改革,昭姬粗粗的看了一遍,不由的轻轻的抽了口气,这五策若是实行下来,魏国将会有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到关于商制部分,其中有一条规定海盐全部归为国有。

    魏国的盐大部分是私盐,私盐主自己煮盐,自己销售,官府只是监督收取盐税而已,官府盐税取一,私盐主取五。一般的私盐主不是大世家的家奴,便是背靠着大世家,与大世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今改革的盐制在海盐生产方面还是实行官督民产,可是与以前的官府只是负责收税不同,这次却是官府监督煮盐,销售确实全盘接管。官府规定百姓在每年冬季十月到次年正月的农闲季节、在特定的区域煮盐。待海盐煮好,便由盐官统一收购、统一运输、统一销售

    昭姬指着这条说,“王兄,我找你就是想说这个问题呢。”

    魏旭道,“哦?发生了什么事情?”

    昭姬便将焉王给她说的事情复述了一遍,焉国并不靠海,有少量的井盐,但大部分的食盐还是要从魏国购买。魏国之前的食盐销路,都被几个大世家瓜分了。卖往焉国的食盐只有一家,虽然有时候价格会有浮动,但也在可接受范围之类,可是最近的海盐却几乎都混着沙土。

    焉王找到昭姬不仅是因为海盐混沙这种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直接找到魏王不免有些小题大做,而且魏旭那时必然没有时间处理这种事情。更重要的是,焉国所购买的海盐绝大部分都出自煕陵。

    其实昭姬也明白海盐掺沙无非有这么几点原因,其一,是自己本来要嫁去焉国,可是最后却又被接了回来,期间还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那么下面的人会轻慢焉国的事务,也是很正常的。

    其二新王刚上任不久,正是臣子们揣摩新王性格的时期,所以有不少的人望风蠢蠢欲动,以探寻新王的底线。

    翟景听完笑道,“主公,真是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殿下带来的这个消息正好给我们了一个整顿的借口。”

    栾春道,“是的,这五策不如就从盐业开始吧。可以先选择一个大城设置盐官作为试点,然后再推广开来。”

    昭姬看着魏旭道,“不如就从我的煕陵城开始吧。刚好可以借由销往焉国的海盐掺沙的事情来处理。”

    魏旭点点头,“阿昭的城自然是最好的选择。我刚登基不久,一下开始大的变动也不妥,就先从海盐开始吧。”

    在朝会上魏旭并没有宣布五策,只是拿出了对朝堂冲击最小的商制让大臣们讨论。并且宣布先在煕陵城试点的王令。

    一些大臣此时又有了新的想法,怪不得魏王将将煕陵给公主做了封国,原来根本目的在此,所以刚封了封国,便立刻爆出了煕陵贩卖的海盐掺沙事件。

    不少大臣心中忐忑,魏王改革之策如此来势汹汹,恐怕不止商制这一点。

    煕陵的盐主背靠都家,狡辩夏日的时候,煕陵多风灾,不可避免的会掺些沙土。可是石岿却查封了几处盐库,里面的盐都干净无沙的。

    都大夫看魏旭一副势在必行的样子,只好忍痛舍了煕陵的海盐生意。

    连都大夫都退却了,其他的小世家也只好分分做出让步。

    如此,改革在煕陵走迈出了第一步。

    此后煕陵的所有海盐都由官府统一收购和外销,而煕陵又是昭姬的封国,用不了几年,昭姬就可能成为魏国甚至是全天下最富有的公主!

    昭姬已经封君,魏旭就在阳樊专门给她修了熙陵君府。目前还没有修好,可是即使修好了,昭姬也不愿意搬进去了,她收到的拜帖太多了!

    她住在王宫中,收到的拜帖就已经很多了,不敢想如果出去住会是什么样子。毕竟有些拜帖无法拒绝,比如陈尹的母亲嘉善公主。

    如果昭姬要是嫁给国内的世家,明显陈尹是极为合适的人选,嘉善公主不免也有些小小的想法。

    昭姬又哪里不明白她现在就是众人眼中的一只肥羊,恨不得年节赶快过去,这样她能起身去煕陵避开这些事情。

    可是年节刚过不久,郑国国君却带着禁卫从郑国一路跑到了阳樊,拽着魏旭的袖子哭道,“上国可一定要为小国做主啊。”

    郑国立国也有五百多年了,在百十年前甚至还做过中原的霸主,最近几十年却慢慢的衰落了下来。郑国和几个霸权交替的国家一直保持着看似中立的关系。

    郑国和魏国的关系只是一般,并不是多么的亲厚,相比较而言,郑国与卫国有几处国土接壤,关系倒是更好一些。

    此时郑国的国君却拉着魏旭的袖子哭的涕泪横流。

    郑国曾经有一代是幼主,老王薨毙的时候把郑国的权柄平分给了自己的三个弟弟,分别封为平寿君,平昌君和昌安君,来辅佐自己的儿子,也彼此相互制约。可是老王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三分权利,没有哪个公子敢不利幼主,但是幼主长大之后王权也没能收回来。就这样过了上百年,郑国的权利已经牢牢的掌握在这三君手中。

    到这一代的郑王,三君的权柄更盛,而且其中平寿君已经要隐隐超越平昌君和昌安君了,三君的矛盾也比往日更为的激烈,于是郑王的亲信周由周大夫便建议郑王联合平昌君和昌安君对付平寿君。

    于是郑王和二君密谋在年节的第三日向平寿君发难,结果第三日时却是平昌君闭门不出,昌安君临阵倒戈,周由一看形势不妙便护着郑王出奔了魏国。

    此时殿中只有昭姬及几个亲近的大臣,大家听后都神色各异,即使是如此郑王的来意也相当蹊跷,为何他要舍卫就魏呢?

    郑王道,“家中出了如此的丑事,实在是我无能,但是我之所以来上国还有其他的缘由。”

    魏旭安抚道,“郑王但说无妨。”

    郑王道,“上国一定觉得奇怪为何我不去卫国求助,正是因为机缘巧合让我发现平寿和卫国有联系,我才没有去卫国的。上国已经知道了申卫联合将梁国灭国之事了吧。”

    魏旭颔首,“此事也是略有耳闻。”

    “如今卫国太后掌政,卫国太后与申王乃是一母同胞,卫国至此便事事遵从申国,申王野心勃勃吞并了梁国,又私通平寿,所为必是我郑国。申王若是如此下去,亡了郑国尚且不惜,欲壑难填,终有一日也会危害上国的。”郑王说着说着又哭了。

    魏旭先好言安抚了郑王,并让尚言先送郑王去公馆休息。

    实际上郑国内部的王位如何更迭并不是魏国需要关心的事情,但是申国所表现出来的侵略性却让所有人都感到了不安,如今魏国正要开始一场大的变革,未来几年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如果不能遏止申王的野心,即使魏国今日坐视不理,总有一日申王也会将魏国拖入战火的。

    九原君可能和卫国有联系的事情,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因为都是推测,并没有证据,魏旭暂时还无法动九原。但借郑国的事情来敲打一下卫国却是可以的。

    魏旭一看除了少数臣子游移不定,绝大部分都是支持帮助郑王平乱,于是便决定亲自出兵出征,翟景陪同。

    昭姬道,“王兄刚继承大统,国中的变革又才开始。此时王兄怎么能擅离阳樊呢?不如我代替王兄去郑国吧。”

    魏旭自然知道昭姬最近疲于宴会,如今可以避去国外,自然要争着去了。况且自己此时确实不易离开,可是……

    昭姬见魏旭犹豫,忙看向翟景,又瞄了眼翟景腰间的长剑,原来前几日昭姬发现了翟景和秦蕴在隐蔽处说话,两人腰间的长剑竟然几乎相同,让昭姬不仅想到了自己那对雌雄短剑,后来两人发现了昭姬,便分开了。

    昭姬虽然好奇,也并没有去问秦蕴,秦蕴虽然给昭姬教授剑术,可是两人的关系也并没有到昭姬可以询问这种私事的地步。

    翟景看着昭姬的暗示,便笑道“主公,昔日宋王与主公结盟,约定日后用兵同进同退。今日主公出兵助郑王,也应该邀宋王一起才是。宋国离申国不过几百里,若是表明郑王的担忧,就算没有盟约,宋王也会欣然应邀的。”

    魏旭颔首道,“是该如此。”

    翟景接着说,“若是宋王也出兵,那么合魏宋之力,郑国的这场叛乱将不足一提。而对于魏国来说,真正重要的却是国内正在进行的变革,臣以为不如让熙陵君代替主公去郑国,也不会失礼。”

    魏旭看向昭姬,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和翟景关系如此好了,昭姬看着兄长,眨了眨眼睛。魏旭摇摇头,颔首道,“那便如此吧。”

    昭姬笑道,“煕陵领命。”

    、、、、、、、、、、、、、、、、、、

    宋玹收到了魏国邀请,信中魏王对不能亲自带兵表示了歉意。宋玹回信表示理解,并且期待和熙陵君的合作。宋玹此时刚改革了马政,解决了西北民变的根源。宋武王给宋国带来的创伤,几乎都一一被宋玹平复了,但是宋玹却无法放松下来。

    此时诸国都在追寻强国之法,自从五十年前魏国开变法之先河,成为了中原的霸主,各国便纷纷效仿。宋武王时期的变法虽然加强了宋国的军队,却伤害宋国的民生,特别是宋武王穷兵黩武,几乎使宋国走在崩溃的边缘。宋玹登基以后的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抚民,虽然成功挽回了宋国的颓败之势,但是只是危机时的临时之策,并不能作为国策长久的实行下去。

    宋玹也一直在追寻更好更有效更持久的办法。

    诸国的变法中最成功的是卫国,卫国的变法使一个中等国力的国家一跃步入了强国之列。可是历史是如此的相似,就如魏烈王(魏克)自十三年前的意外之后,使魏国实力下滑。在五年前,卫康王于青年之时薨毙了,卫康王与王后的儿子不过才三岁,申后成为了卫国的太后,并且掌政卫国,卫国的变法之势虽然没有停止,可是卫国却渐渐的变成了申国的附庸。

    申王准备了五年,终于向梁国出手了,还将手伸向了郑国。如今申卫联合,可以说比中原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强大,所以宋玹才积极的和魏国结盟。

    可是宋玹没想到的是,申王的竟然直接把梁国灭国了。

    申坤,你这是在玩火。

    作者有话要说:  有妹子说文案表述不清楚,于是我又改了改,发现貌似还是没说什么的样子……若是不对再改吧……

    我有给别人看,貌似有不少妹子以为是写武侠的= =!

    于是我解释道,大概写的是伪.多国争霸……吧

    于是手残人森的第一篇小说好死不死的选择了一个米有频也米有标签的超级冷题材

    第一次就挑战HARD的模式的我整个人都不好了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