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女装嫁给失忆大佬后 > 第144章

第144章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女装嫁给失忆大佬后 !

    李禅秀之前听父亲讲晋王的事时,得知晋王一家被害时,晋王妃的一对家仆侥幸逃脱,据说还带着晋王的一名后人。

    至于那位后人具体是谁,李玹还没查到,就被老皇帝李懋察觉,不得不中止查探。

    眼下听完木舸和董远的事,李禅秀几乎可以确定,那名侥幸被家仆救走的后人,就是晋王最小的儿子。

    而木舸就是晋王的孙子……

    李禅秀思忖完,又看向木舸,浅笑道:“如此算来,你父亲应该是我堂叔,我应该……称呼你一声堂弟。”

    木舸怔住,张了张口,回过神,忙又小心在纸上写下一句话,然后忐忑看向他。

    李禅秀低头看完,笑道:“应当不会弄错,放心,我会将此事禀报父亲,父亲自会核查。”

    说完他又看向木舸,目光愈发温和,道:“我还没有兄弟姊妹,你就先叫我阿兄吧。”

    亲兄弟姐妹没有,但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其实不少,不过大多是李懋那一边的,有跟没有一样,他自是不会认。

    木舸小心翼翼看着他,眼中有几分孺慕和紧张。他也没有兄弟姐妹,虽然有董远,但跟兄长还是不一样。

    他嘴唇嗫嚅片刻,轻轻动了动,用口型喊出一句“阿兄”。

    李禅秀摸摸他的头,可能是自己也吃过漂泊流离的苦,所以有些怜惜这个小堂弟。

    说起来,这两个少年一路颠沛流离,又从荆州逃出来,也不知经历多少危险。

    昨天他帮木舸处理伤口时,就发现这小堂弟的伤若再拖下去,只怕情况不妙。

    而梦中没有他和父亲统一北方,尤其梦中此时他才刚从西羌辗转回中原,被裴椹手下发现身份,而父亲的旧部也还在西南山林中躲藏,眼下他脚下踩着的这片土地,当时还属于薄胤。

    所以梦中董远和木舸逃到这里时,是不是最终没逃出去?甚至很可能,木舸当时因伤势恶化而病重,再加上薄胤的人追捕,最终没能活下来……

    再想到这两人幼时一起成长的情谊,以及后来一起逃亡、颠沛流离的经历,李禅秀忽然有些明白董远后来为何一心一意想打薄胤。

    原本以为他是莽撞,没有战略眼光。如今看来,很可能是为了报仇。

    正这么想时,旁边董远已经忍不住跟木舸头贴头,小声嘀咕:“哇,没想到你竟然成了太子的弟弟,这样一来,我岂不是又可以跟着你一起吃香的喝辣的了……”

    李禅秀:“……”收回刚才那句话,这小子还是憨里憨气,莽里莽撞的。

    木舸听了董远的话,一阵赧然,忙向他打手势:还没有确定,万一是弄错……

    “肯定没错啦,他都让你喊‘阿兄’了。而且我瞧得分明,你跟太子的眼睛有点像呢,你爹的也像。”

    李禅秀:……最后这句怎么有点像骂人?

    他轻咳一声,打断两人,问董远:“董小郎君,不知你日后有何打算?”

    “啊?”董远回过神,挠挠头想:这还真没想过。

    之前他想跟木舸一起去找木叔和木爷爷他们,眼下木舸和北朝的太子相认,太子说会派人去寻找,而他和木舸也一下子不用再逃亡了……

    董远想了想,道:“我能继续跟在小舟身旁吗?给他当个随从、护卫什么的。”

    董远对身份转变接受很快,虽然之前当少主时,他一度是主,木舸是从。但再往前,木舸还是木家孙少爷时,却是木舸是主他是从,他适应一直良好。

    但无论是主是从,都是外人眼中的身份,对他们来说,他们一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铁哥们。

    木舸也期冀望向李禅秀,希望能留下董远。

    李禅秀却沉吟,故作严肃问董远:“那你爷爷的那些部下呢?流民义军呢?你都不管了?还有……”

    他原想说董家的仇,但想到这孩子才十五岁,还是不必提起那些悲惨过往,于是又及时打住。

    但他不提,董远哪能想不到,目光瞬间黯淡,低头道:“能怎么办呢?人都说胳膊扭不过大腿,我、我又没什么本事……”

    他能带着木舸一起逃出来,就已经很是不易了。

    李禅秀见状,又循循善诱:“但你现在可以找个靠山,薄胤如何对你的,相信你已经清楚,你觉得流民军投靠他真的是一个好出路?那些忠于你爷爷的部下,他们都愿意吗?”

    董远怔了怔,似乎不明白他为何跟自己说这些。

    旁边木舸瞬间明白李禅秀的意思,急急向他打手势比划。

    董远顿时恍然:“你想让我号召爷爷的部下反水,都来投靠你?”

    李禅秀微笑:“良禽择木而栖。”什么反水不反水的,这叫弃暗投明。

    董远呆了呆,却苦恼道:“虽然你救了我和小舟,但……不行,义军已经投降荆州,若再反叛,投靠北朝,这不是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吗?”

    他虽然读书少,很多书上的道理都不懂,但他爷爷跟他说过,做人要讲信义。

    木舸年龄同样不大,一时也茫然了,不知该帮哪边。

    李禅秀含笑道:“这怎么能叫背信弃义呢?我问你,姚昌投降薄胤时,跟你商量了吗?征得你同意了吗?那些忠于你爷爷的部下都同意了吗?依我说,是姚昌把你们卖给了薄胤,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

    “如果姚昌现在要反叛薄胤,那叫违背信义。但你们不是,你们本来就是被迫的,事先不知情。你们离开薄胤,只能说是弃暗投明。”

    旁边木舸恍然大悟,顿觉太子阿兄说的有道理,不由转头,朝董远用力点了点头。

    董远更被说得迷糊,茫然了好一会儿,忽然又想起一点:“可……姚昌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他杀了范恩,帮我报了爷爷的仇,我怎么能恩将仇报?”

    “这话是姚昌跟你说的吧?”李禅秀问。

    见董远点了点头,又谆谆“教导”道:“这你就被骗了,姚昌杀范恩,只是为了夺权,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帮你爷爷报仇。只是他想控制你,利用你是董坚孙子的身份,所以把那说成是恩情。

    “当然,虽然他本意并不是要帮你报仇,但他杀范恩的举动,确实也算是帮你报了仇,非说是恩情,也没有错。但你不是也回报过他了?他把你卖给薄胤,换了荣华和富贵,你们恩情已消,你不欠他什么。

    “但那些忠于你爷爷的部下们呢?还有那些流民军,他们一路追随你爷爷,从东南到两京,又从两京退到荆襄以南,现在被姚昌卖给薄胤,你问没问过,他们是否愿意?你已经拿自己报过姚昌的恩情了,可他们呢?”

    董远被越说越呆怔,只觉得自己本就不聪明的脑子,已经快转不过来了。

    他以前确实没想过这些,毕竟董坚死时,他才十三岁,跟着家人逃亡,吃尽苦头,后来又成了傀儡,再后来又被薄胤软禁。

    他能带着木舸一起逃出来就已经是万幸了,哪想得到那么多?

    但他又觉得这个北朝太子的话,好像很有道理,把他之前的认知都推翻了。

    但逃亡以来养成的警惕心又提醒他,不能这么轻易相信别人,尤其他跟这个北朝太子才认识不到一天,尤其他……他还不太聪明。

    董远对自己的脑袋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一时陷入纠葛。

    李禅秀见目的达到,也不再多说,只意味深长道:“情况都跟你分析了,不瞒你说,我确实需要你们流民军投靠,但跟你这么多,也是因为你是小舸的朋友。你可以好好想想我方才那些话,想好了随时来找我。”

    他半诚恳半拉拢,倒是让董远这傻小子一阵感动,用力点头:“嗯,您放心,我一定会努力想的。”

    然后等李禅秀出去,他立刻痛苦抱头,哀嚎道:“快快,小舟,你快帮我想想,我脑子快炸掉了。”

    木舸:“……”

    刚走出帐门的李禅秀:“……”

    刚走两步,他忽然想起还忘了一件事,于是又折回来。

    木舸和董远见他回来,立刻也正襟危坐。尤其董远,苦皱着眉,一副自己真有在认真思考的样子。

    李禅秀忍笑略过他,问木舸能不能看懂那些造船的图纸。

    木舸立刻点头,旁边董远也赶忙附和:“小舟从小就跟木爷爷一起到船坊学这些,而且他过目不忘,聪明着咧,这些他都懂,比木叔懂得还多。”

    李禅秀闻言惊讶,看向木舸道:“是吗?”

    木舸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摇头,在纸上写:没有过目不忘。

    只是跟董远比,他记得比较快而已。但董远那脑袋,谁跟他比,记得都快。

    李禅秀不知情,以为他谦虚,又问能不能帮忙誊抄那些图。

    木舸连忙点头,甚至立刻下榻,要去帮忙。

    李禅秀赶忙拦住他,失笑道:“不急,你先好好养伤养病,等养好了再说。”

    安抚两人继续休养后,他再度转身,去忙旁的事。

    ……

    董远没思考太久,估计最后还是请木舸帮忙分析参详了,第二天一早,他就找到李禅秀,说愿意听李禅秀的。

    接着问李禅秀:“您打算让我怎么做?”

    李禅秀沉吟片刻,道:“不急,具体如何做,交给我和阎将军就行,需要你出面时,我会找你。”

    “哦。”董远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

    半个月后,薄胤再次兴兵攻打北军之际,荆州内部却忽然发生叛乱,之前已投降荆州的董坚旧部十余人,率八千余名流民旧军叛出荆州。

    薄胤得知后大怒,急忙退军,并派心腹赶回平定叛乱。

    但“叛军”并未夺城,而是一路闯关向西,到梁州地界,而后在梁州接应下,直入梁州。接着从梁州转道,抵达阎啸鸣的驻地,宣布效忠大周正统——李玹。

    此举不仅把薄胤气到差点吐血,金陵的李桢听闻,也一阵不快——这群乱民竟然称北边的李玹才是正统,那他和梁帝算什么?跳梁小丑吗?

    也怪薄胤,连已经投降的人都管不好。他直接令人拟旨,将薄胤申斥一通。

    且不说薄胤收到圣旨后,如何愤懑,只这八千多人跑了,就足以令他心火难消。

    要知道,那八千人中有一半是当年董坚当海盗时,就追随他到海上去的,都善水战不说,另外还有数百人是董坚从东南带来的造船匠人。之前他能造出晋王船,就是从那些匠人手中抢来了改良图纸。

    倒不是说薄胤缺水师或造船的匠人,舍不得这些人,而是不能让这些人跑到北边去。

    听闻这些人竟真的已经投靠北军,薄胤气得当场拔剑斫案,恨声道:“早知如此,当初就该将他们全部坑杀!”

    .

    北军营中,阎啸鸣等人难掩喜色,纷纷向李禅秀敬酒,赞道:“此次多亏殿下,往后我军水师不愁矣。”

    李禅秀含笑举杯,浅抿几口后,心思却不由飘远。

    忙完招纳流民军的事,时间一眨眼,又过去月余。

    这期间,裴椹给他写过不少信,先是幽幽问他:两个少年?身份确定了吗?真是堂弟?另一个呢?殿下很喜欢他们?

    李禅秀从纸上都能闻见醋味,想起刚看到信时的那一幕,还有些好笑。

    他忙给对方回信,再次说清木舸两人的身份,并一通安抚,说且不论血缘关系,两人都还是孩子,才十五岁,比自己还小五岁。

    哪知裴椹立刻又来信,幽幽写:五岁?殿下比臣也只小五岁,昨夜臣挑灯夜读,偶然发现头上竟有一根白发,殿下可会觉得臣不年轻了?

    李禅秀:“……”

    他一阵无言,也不知对方为何看不到血缘等字眼,只看到这点。

    而且裴椹才二十五,出征前那晚,他晃动喘息之际,抓住对方垂在他面颊的一缕汗湿的发,那时对方还一头乌发浓密,哪里有白发?

    裴椹估计也知醋得有点过了,只隔一天,又用另一只金雕送信来说:昨晚陆骘约臣饮酒,不慎饮醉,写了些狂言,殿下勿怪。

    接着又是一些思念之语。

    李禅秀心中一片柔软,本就没怪,何况他也无比思念对方。

    只是为防止裴椹再乱吃醋,他信中没敢再提木舸两人,只写了一些自己的事,说最近军中繁忙,自己经常处理公务到深夜,好像也生了一根白发。你有白发,可能是最近操劳太过,可以多把事情交给下面人去做,要好好休息。

    本想着这次的信既安慰,又关心了对方,应该不会再出什么幺蛾子。

    没想到隔几日,裴椹又让金雕送信来,信中语气还颇有些急:殿下经常熬夜?你寒毒刚根除,身体本就不好,怎能如此操劳?切不可再这样下去,我让张虎给我回信,告诉我后续情况。若殿下不听劝,我只能上奏陛下,请他派人到军中督促殿下,好好休息,早睡早起。

    隔一日,又送来一封信,语气温和许多:上次没看完信,就写了回信。后半封信已看完,谢殿下关心,我听殿下的,以后战事尽量交给陆骘。

    李禅秀:“……”他不是这个意思啊。

    对不起了,陆将军,您受累。

    李禅秀想完这些,心中酸甜交杂,又忍不住好笑。

    散了宴后,他带着轻微醉意回军帐。

    翌日醒来,得知李玹竟真给他派了一个文吏。说是文吏,实则是来看着他的起居生活,防止他又熬夜不顾身体。

    而且好巧不巧,来的人竟是裴椹的弟弟——裴棹。

    李禅秀再次无言,暗忖:裴椹该不会施了什么妖法,竟真能说动阿爹。

    裴棹初来乍到,战战兢兢,生怕太子以为自己是兄长派来抓奸……哦不,是盯梢的。

    李禅秀反倒宽慰他几句,然后带他一起去见董坚的部下。

    前不久,木舸的事已经被上报给李玹,并核实。加上这次招纳流民军,董远作为董坚的孙子,出力不小。尤其旧部们多是因为董远在这,才愿意投靠。

    李玹昨日已经下旨,封木舸为晋王世子,董远为忠勇侯,以示恩泽。

    当然,木舸已经改名李舸。将此事昭告天下,也是希望能引李舸的父母主动现身。

    董坚的旧部没想到他们的少主能被封侯,他们也都被提拔重用,这比在薄胤那边受到的对待好得多。

    见到李禅秀后,他们一时都有些激动,纷纷行礼感谢。

    李禅秀将善水战的人都交给阎啸鸣,安排去训练水师。至于那些会造船的匠人,也都安排到水寨,等木料运来,就着手造船。

    李舸这几日都与匠人们一起研究图纸,并未露面。

    倒是董远,见旧部中的叔叔伯伯们如今又能领兵,心中羡慕,一直小尾巴似的跟在李禅秀身后。

    等李禅秀终于忙完,转头问他有何事时,他才终于挠头上前,不好意思说:“太子殿下,我……臣也想当兵。”

    李禅秀略一思忖,道:“你到赵律军中,先跟水师一起训练吧,你爷爷的那些旧部也在那。”

    董远眼睛一亮:“那殿下,下次薄胤再来攻打时,我能上战场吗?”

    李禅秀失笑:“你才十五岁,刀剑无眼,先好好训练,不必那么早就上战场冲锋。”

    董远立刻挺起胸膛,道:“十五不小了,之前我族中的兄长,十五岁都成亲了。再者,我听说北地的裴椹十三岁时就已经上战场,岂不比我更小?”

    李禅秀一愣,道:“你敬仰裴椹?”

    “不,我觉得我以后比他还厉害。”董远继续挺胸。

    李禅秀啼笑皆非,鼓励道:“嗯,有志气。”

    不过董远自己倒先泄气,嘿嘿笑道:“其实是有一点敬仰他,另外我不够聪明,可能还是比不上他。”

    但很快又说:“不过我跟小舟加起来,再过十年的话,说不定能跟他比一比。”

    这样应该就有勇也有谋了。

    李禅秀忍笑:“你加小舟,那他也加别人怎么办?”

    董远愣住:“他加谁?”

    李禅秀笑而不语,道:“你先去水师训练吧,若训练得好,等你过了十六岁,就让你上战场。”

    ……

    又过两月,从西南山中运来的木料终于陆续抵达,北军也开始如火如荼地造船。

    李禅秀期间回过两次洛阳,但因要监造造船,每次都很快又返回水寨。

    直到深冬,细雪微飘,年关将至时,李玹不知第几次下旨催李禅秀回京。

    而李禅秀在得知北边暂时安稳,裴椹也已经率军回京时,终于带着李舸、董远等人,同样踏上回京的路。

    官道漫长,思念万千。

    快到点洛阳时,李禅秀便不时从马车探出身,向前方张望。

    董远在车后好奇跟李舸咬耳朵:“殿下好像迫不及待要见谁。”

    李舸轻轻瞪他一眼,让他到了京城后要谨言慎行,别再跟以前一样乱说话。

    城门处,李玹知道李禅秀回来,特意到城外接他。

    李禅秀远远看见父亲身影,便忍不住露出笑意,马车刚停稳,就忍不住跳下车,一步并作两步上前,高兴道:“阿爹!”

    因李玹是微服前来,他便没喊圣上或父皇。

    李玹站在细雪中,数着佛珠的手微顿,很快抬起掸去他肩上几片雪花,而后凝视他愈发成熟但依旧秀丽的面容,叹道:“瘦了,也沉稳了。”

    李禅秀眼睛微湿,道:“阿爹也有些瘦了,是不是最近又经常熬夜批折子?您还让裴棹去盯着我,我看下次应该我叫人也盯着阿爹……”

    父子俩一番寒暄,而后李禅秀又忙向李玹介绍李舸和董远。

    两个少年好奇看李玹一眼,但摄于对方的气势,都没敢多看,很快恭敬行礼。

    李玹淡笑让他们起身,先仔细看了一阵李舸,点头道:“长得像你爷爷,但更像你祖母。”

    对董远,他同样问了几句,并感慨:“若你祖父当初没出意外,我们兴许早与你祖父结盟,说不定能早日认识,也早日认出李舸。”

    李禅秀在旁静静听父亲说话,目光却忍不住望向城里。

    然而可过了许久,也没人再出来迎接。

    终于,在李玹带他们一起回宫时,他忍不住凑近到李玹身边,小声问:“阿爹,不是说裴椹也回洛阳了吗?怎么没看见他?”

    明明他之前特意给裴椹写信,说过自己今日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