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乱清 !
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太后阅兵”,好像一个神话,虽然相关命令早就下达了,大伙儿一直为之全力准备,但不到实现的那一天,总觉得不甚真实;或者总有半途变卦的可能。当太后的銮驾现身大校场,一切再无可疑,奇迹终于变为事实,受阅官兵,不能不表示激动。
第二,更重要的,太后穿的是军装——是“我们的军装”!
这是普通的士兵完全想象不到的。事先,士兵们对太后现身校场的形象,各有想象,有的难免荒诞不经,但几乎没有一个人,想到太后会穿上“我们的军装”,这种“上位者”和“下走者”的“同一性”,给士兵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巨大的亲切感充溢心胸——太后和我们是“自己人”!
农业社会,统治者需要用华丽繁复的服饰,和被统治者拉开距离,以显示威严和神秘,维持对被统治者的心理优势;但进入工业社会后,这套嗑唠不成了。近现代政治实践,反复证明,统治者必须表示出和被统治者足够的“同一性”,才能够得到后者的足够的认同。tg成功的历史,再明确不过地显示了这一点。
第三,最重要的——爵帅和太后并列而立!
这一万二千多官兵,弄得清楚“骖乘”的含义的,大约曲着手指头数得出来,没几个人明白,圣母皇太后和爵帅的这个“站位”,其实深符“春秋之义”。在普通士兵的潜意识中,爵帅既和太后并立。则二者的地位就是一样的了!这是什么感觉?又给他们带来了何等样的冲击、喜悦和自豪?
太后銮驾进入校场之后。在距受阅部队十丈左右的地方停下。这时。两骑快马,一前一后,飞奔而来,到得銮驾右首边,勒马企定。定睛看时,马上骑士,前一位是华尔,后一位是张勇。
华尔骑在马上。抬手敬礼,高声叫道:“启禀爵帅:受阅诸军准备完毕,恭请圣母皇太后检阅!阅兵总指挥华尔!”
“副总指挥张勇!”
关卓凡还礼,接着转向左边的慈禧,轻声说了一句:“请太后的示!”
凤冠之下,黄纱之后,臻首轻点。关卓凡转回头,高声说道:“圣母皇太后谕:阅兵开始!”
华尔和张勇两个,同时大喝一声:“嗻!”然后圈转马头,驰到受阅队伍前面。一左一右立定。
华尔取出一面“轩”字令旗,高高举起。
张勇拉长了调子大吼:“全体都有——”
华尔手中令旗。向下用力一挥。
只听“刷”的一声闷响,不晓得士兵们做了个什么举动,幅度极微,圣母皇太后甚至没有看清楚——但动作虽小,动静却大!一万二千人齐齐举动,简简单单“刷”一声,整个校场似乎都摇动了一下。
这么一小下子,就直有天地回响之威!
圣母皇太后的身子,微微一颤。
密集的鼓点敲击了起来。
华尔和张勇纵马而回,在銮驾侧后方,左右夹护。
鼓点倏然而止,军乐随即奏响。曲风甚奇,是圣母皇太后从未听过的——旋律雄强刚健,节奏齐整鲜明,迥异于多少年来听惯了的金石丝竹之属。入耳片刻,慈禧便觉心跳血热,手似欲舞之,足似欲蹈之。
驾辕的驭手,足跟轻轻一磕,阿拉伯马扬蹄向前,銮驾启动了。
眼见近得第一个礼兵方队,銮驾右后侧的张勇大喝一声:“敬礼!”
那礼兵方队,一水的斯潘塞连珠枪斜挎胸前,右手持枪托,枪口上指,左手垂于身侧,张副总指挥话音刚落,只听“啪”一声大响,除了一个旗手,其余一百五十八人齐齐左手上托枪身,然后齐声高呼:“乌拉——!”
虽然只有一百五十余人之数,但动作之齐整利落,声调之高亢雄浑,犹如万马千军迎面扑来。圣母皇太后不自禁又是一颤。不过御姐就是御姐,并没有忘了关卓凡嘱咐的:抬起左手,微微摆动。
士兵们的呼喊愈发穿云裂帛:“乌拉——!乌拉——!”
如是者三。
关于“乌拉”,在此之前,关贝勒和圣母皇太后在床上开会的时候,曾经给领导汇报过,说这就是洋人的“万岁”的意思。
其实,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早已莫可究诘。
按关卓凡自己的研究,“乌拉”这个口号,历史上于欧洲多国流行,日耳曼语系、拉丁语系、斯拉夫语系中都有类似的发音,都表示同一种热烈激昂的情绪。其源头何在,已不可考,能够确定的是,法国人的“乌拉”,俄国人的“乌拉”,还有美国人的“乌拉”,通通系出同源。各语种的“乌拉”,发音当然有所差异,中文翻译成啥自己随便。关卓凡决定,本时空,俺就用原时空毛子的翻译好了。
走过礼兵方队,就是第一个步兵方队,方队右首边,两个领队笔直兀立。他们两个,不同另外三百五十人斜挎步枪,而是腰带上扣皮套,里面装一支左轮手枪,见到銮驾过来,身子一挺,举手至额,高声吼道:“敬礼——!”
“啪”一声大响,三百五十名士兵,左手上抬,抓握枪身,然后齐声大吼:“乌拉——!”
人数既比礼兵队多了一倍有多,声势就更加猛烈,虽然圣母皇太后已经有了前边的“经验”,但依然又是微微一颤。
“乌拉——!乌拉——!”
一个又一个的方队,一声又一声的“乌拉——”,犹如怒雷滚滚,连绵不绝,回响天地,无始无终。校场四周,惊鸟回翔,一群又是一群,在铅色的天空中,在低垂的云层下,盘旋往复,忽起忽落,却始终不肯着地。
真正是天地变色!
好像行进在汹涌澎湃的滚滚波涛之中,圣母皇太后已经失去了正常思考的能力,只觉得浑身上下,热血滚烫,百脉贲张,心旌摇动,手足难措,真想喊一句:此何地哉?此何时哉?
这个场面,实在远远超出了慈禧的想象能力。就像受阅的士兵们会想象圣母皇太后的御容何如,慈禧也多次想象过:“太后阅兵”,到底是个什么场面?
想象是要有所本的,慈禧的“根据”,无非是她亲眼见过的几支“御林军”——前锋营、骁骑营、护军营,等等。慈禧也晓得,这几支“天子亲军”,早就败坏得不成样子了,于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对其极力加以“整顿”。御姐想着,“整顿”之后的“御三营”,差不多就是轩军受阅部队的模样了吧?
现在才知道,自己的想象中“脱胎换骨”了的“御三营”,和眼前这支军队比起来,还是连“小孩子玩泥沙”都算不上!
那些兵聚在一起,人数再多——哪怕有几万人呢,气派威势,都比不得眼前一个方队、几百个兵,齐刷刷地吼一声!
是了——怎么能够这么“齐刷刷”?!队列之齐整,好像刀切的一样——这也罢了,要命的是,一举手,一投足,一张嘴,也像“刀切的一样”!
还有,这个吼声——好像每一个士兵,肚子里都装了一门炮,都点着了火,一张嘴,炮弹就齐齐飞了出来!
每一个士兵,都有这个“爆气儿”——怎么能够?!
这些念头,只在慈禧脑海中隐约浮动,还来不及一一细细体味。眼下,她被愈来愈高亢的情绪裹挟着,头脑肌肤,都变得火热。寒风凛冽,可不知不觉中,御姐贴身的内衣,却已经为香汗浸湿了。
事实上,从北京到天津,慈禧和轩军,已经算是有了“亲密接触”。不过,出午门即上车,而且,注意力都在关卓凡和那辆新奇华贵的车子上面;其时又是曙色朦胧,午门“外广场”上,轩军近卫团的军容,根本来不及关注。一路上,又是“身在此山中”,只能见到车子前后的礼兵队,对轩军的“整体印象”,其实还不如在道旁观瞻的京、津的老百姓来得鲜明、扎实。
还有,军容这个东东,行军和阅兵,怎么好比?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