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钢铁时代 !
从20吨到11吨,重量减少了快一半,这算是这一款被命名为多普勒的雷达第一次应用,之前基于雷达改装的飞机就不能再用了,第二架飞机在紧张的改装之中,之前的那一架也没有废弃掉,而是转做了飞行试验。
雷达的空中性能,这本来跟地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之前主要的目的是减重,现在在程序上和理论上的减重,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再进行减重,就是用不同的材料替代,这一点完全可以在地面上做,天上的实验,很自然的,就转向了雷达本身的一些试验了,比如在什么地方性能最好,朝向那个方向,还有如何的设计雷达天线的位置,才能够做到性能最佳。
在空中项目之中,最关键的是确定雷达的探查范围,这里有一个精确和最远的区分,任何一款可以发射无线电的,就是一个无线电的发报机,世界上研究无线电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可是真正制作出可靠的无线电,还只有中国一家,其他国家刚刚摸到皮毛而已,雷达作为无线电更高端的应用,就又是如此,一个范围的确定,特别是精准的范围,对于雷达的使用非常关键。
好在,之前改造的飞机还可以飞,利用他不间断的进行了测试,特别是精准的范围,最终决定,把雷达在1万米左右的高度,探测范围被确定到了85公里,这对于飞机来说,已经够了。就算按照飞机以600公里米小时的速度,80公里,也需要八九分钟,这对于这个时代的飞机来说,足以反应过来,做出相应的处理。
1万米的高度,是未来雷达主要的探测高度,以目前雷达只能够装载在的起飞重量在50吨以上的飞机来说,这个装备了雷达的飞机,不适合进行作战,那么飞行高度的选择就相当的重要,就目前来说,1万米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而言,还是一个不可能达到的数据,未来会伴随着对手技术的领先,把这个飞行高度,最终确定在1.3,甚至是1.5万米以上。
空中项目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空中的项目很多,也很重要,可是整个雷达研究的重心很自然的就转移了,地面成为了重点,目前空基雷达的测距范围已经缩小到了85公里以内,这还是在空中测距范围,地面上恐怕不足30公里,在雷达的测量距离,不发生巨大的变化的前提下,以前确定的雷达元件,不可能产生巨大的变化,除非是整个设计理念出现大规模的变化。
在整体设计不变的情况下,要减轻总量,就必须要走其他的路径,用一些其他的材料,替代现有的材料,说白了,就是用比重比较轻的材料,代替现有的材料,只要把雷达的比重降低一半,这就可以了,从11吨降低到5吨左右,还是比预计的要重一些,基本上够用了,一些比较强悍的中型运输机,都可以装上雷达。
杨元钊几乎一手推动着雷达的项目,从立项到走到今天,虽然,就本心来说,他也希望雷达能够突破性的进展,制作出后世那样,重量不大,却威力强大的雷达,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从数百吨到几十吨,到现在的不足十吨,已经把所有能够想到的路径都给走完了,用材料替换,是最后一条路,因为核心方面的材料无法替换,在使用了塑料材料,还有其他的一些轻型金属,最终的重量或许能够达到5吨的程度,可是再往下,几乎不可能了。
这也基本上杜绝了把雷达装在战斗机上面的可能性,战斗机大部分为了追求性能,都是单翼的单发飞机,这样的飞机,起飞重量都不可能太高的,能够个两三吨,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五吨的重量,压也把战斗机给压塌了。
不过只要雷达能够装到中型运输机和轰炸机,已经算是达成杨元钊的预想了,这两款飞机,是可以在航母上面起飞,不必需要的陆基飞机作为支持。雷达,特别是雏形阶段的空中雷达对于整个航母的作用是巨大,哪怕到了二战的时刻,航母作战群之间的对决,航母都不可能利用雷达,发现舰载机的偷袭,单独一个侦察机,部分的情况更是发现不了的。
可是要侦查出对方的舰船,就必须要出动侦察机,大部分的情况下是用肉眼来看,在二战之中,美日之间的对决之中,无数次的出现,舰载机跟航母编队擦肩而过的战例,有时候,如果这一架侦察机稍稍早到或者晚到一会,再或者它稍稍偏离航道一个微小的角度,整个战争的态势,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对于航母来说,舰载机是生命,可是对于航母作战来说,先发现对手,才是关键,只要先发现对手,获胜的几率就会大大的增加,如果能够保证舰载机起飞,并且接近对方航母编队的时候,对方都没有发现自己,那么这一场海战胜利的可能性在9成以上。唯一的那一成,是对方走了****运,可能在一次空袭之后,残存的舰载机,或者已经起飞的舰载机,做孤注一掷的攻击,最终还意想不到的胜利的可能。
二战之中,侦察机是必须要飞到航母的附近,最近的甚至会在头顶飞过,即便他先发现对手,对手只要看到这些海基的侦察机,就知道,附近有航母,航母的作战范围有限,稍稍推测,就能够推测出大体的范围,一方面可以做好防护,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派出飞机,针对性的进行攻击。
可是如果舰载机解决了雷达的问题,哪怕只能够搜索50公里的范围之内,也可以大大节约的发现敌人的难度的,大海茫茫,一旦进入到了大海之中,要寻找对手,不能说是大海捞针了,却只能够算是需要一定的运气,并且发现了对手,对手都不一定发现这边,这就大大的加强了航母的战斗力,别说是85公里,50公里,都不是光学能够观测到的范围,很容易被空中的云层,背景所遮挡。
不管如何,只要雷达能够安装到了舰载机之上,大大的节约了发现航母的时间,航母作战,能够更快的发现对手,哪怕是实力不如对方的,也能够取得巨大的优势,除非是双方的代差,已经达到了难以弥补的程度,否则的话,先发现对手,就足以奠定机会了。中国的舰载机,当然不可能跟敌人有巨大的代差,可是这一点也是需要达到的,中国需要全面的优势的,特别是在航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一丝一毫的机会都不愿意给对手,中美是要在太平洋大战的,任何疏漏都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太平洋太大了,美国如果破釜沉舟,派出一支精锐的舰队,秘密的潜入到中国的海疆之中,哪怕只是骚扰台湾和东南亚的偏僻地方,都能够造成巨大的伤害,中国比美国的工业总量更大,对于整个国家的建设都是不遗余力。
杨元钊研制雷达,就是为了提升航母的作战能力,在雷达的重量没有办法减轻下来,才退而求其次的放在战略轰炸机上面,战略轰炸机不是首选,只是不得已之后,最大的选择。
中国的战略轰炸机,5500公里的作战半径,只要这个飞机的数量足够,原则上,是可以笼罩住所有的航母作战群的,只要在陆基飞机3000公里的范围之中,就可以得到陆基飞机的支援。这样一来,太不方便了,航母作战群的作战半径是整个海洋,中美之间在太平洋争锋的话,最开始,美国人肯定不会意识到,能够修建机场的岛屿,会变成怎么的可怕,他们或许会觉得这里可行性更高,而首先攻击西南太平洋,这样的话,在最开始的时候,美国人一定会吃大亏的,可吃了亏之后呢?哪怕是这个时代的美国,也没有可能被中国一场战争打垮。
之前中国对美国做了多少,金融上面的对付,还冒险派出了幻想级,把美国东海岸搅了个天翻地覆,摧毁了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彻底的毁灭了整个华尔街,并且沿途一路的攻打,摧毁美国人的信心,造成的恐慌形成了异常经济危机,甚至连巴拿马运河都被毁坏无法通行,这样的攻击看起来很可怕,应该会让美国吃大亏了。
别的不说,华尔街的直接损失,就超过了数十亿,间接损失都超过一百亿,美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16年才四五百亿,这一次,就摧毁了三分之一还多,这个幅度不可谓不大。
美国是吃了大亏,可惜吃了大亏之下的美国人并没有屈服,他们不但支持着协约国在欧洲的作战,还在最为艰难的环境之下,逐步挽回了局面,重拾信心并且发挥的更好,这也让国内除了杨元钊之外的人明白了,对美国的作战,不会是一两场战役就打完了,这会是一场持久战,工业化的国家,要想分出胜负的,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跟欧洲的协约国和同盟国那样,打上两年三年,甚至是四年,只有彻底的从经济上面把对方摧垮了,才有可能胜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