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统领的新娘 > 134你的样子好色啊

134你的样子好色啊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统领的新娘 !

    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契丹早期分八部。[1]唐朝初年契丹中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当时契丹酋长辗转臣服于唐朝和突厥之间。唐太宗贞观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2]

    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日渐强大,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皇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3]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大辽。[4]人们习惯上把契丹人建立的王朝统称为辽朝。[5]

    天庆五年(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朝。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保大五年(1125年)灭亡。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一部分人向北进入漠北地区,后向西发展,征服了今天中亚的广大地区。西辽延庆九年(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西辽于金兴定二年(1218年)为蒙古所灭。[6]

    契丹人髡发,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御帐称为捺钵。辽国契丹人只有皇族帐和后族帐的人才有姓,两帐之外的其他契丹人是没有姓的。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

    中文名契丹族

    外文名khitay

    发源中国东北地区

    图腾“白马青牛”

    政权辽朝、西辽

    文字契丹文字

    信仰佛教

    发式髡发

    人物耶律阿保机、耶律大石等

    别称吉答、乞塔、乞答、吸给

    目录

    1族称

    2历史沿革

    ?发源传说

    ?早期历史

    ?部落时期

    ?建立大辽

    ?南下中原

    ?辉煌时期

    ?辽朝衰亡

    ?后续发展

    3政治

    ?政治体制

    ?组织形式

    4军事

    5文化

    ?文字

    ?文学

    ?绘画

    ?乐舞

    ?宗教

    6经济

    ?农业

    ?畜牧业

    ?手工业

    7对外关系

    ?五代、北宋

    ?渤海国

    ?高丽

    ?西域诸国

    8社会风俗

    ?仪俗

    ?服饰

    ?发型

    ?婚俗

    ?居住饮食

    9后裔追溯

    1族称

    编辑

    “契丹”之名,始见于北齐天保五年(554年)成书的为最早,东晋义熙元年(406年)初,“燕王熙袭契丹”。契丹称号见于朝鲜更早,东晋太元三年(378年)已有契丹人犯高句丽“北边,陷八部落”。[1]等明确指出:“至元魏,自号曰契丹。”有的学者则认为汉以来即有契丹之号[7]。有的学者认为契丹一词出于宇文氏酋长名字之演变,约当西晋末东晋初,其异名已显,意为“镔铁”[8]。[2]一般认为契丹,汉译亦作吉答、乞塔、乞答、吸给等。其含义众说纷纭,通行说法为“镔铁”之意。[1]另外说法有:“切断”说、“刀剑”说、“奇首之领地”说、“酋名”说、“寒冷”说、“大中”说、“草原、沙漠或与森林相关的意义”说等等。

    由于金帐汗国自13世纪至15世纪长期是欧洲的霸主,而蒙古人称中国北方为契丹,后该词泛指中国。在一些国家的语言例如俄语中至今犹称中国为“契丹”。[9]在俄语、希腊语和中古英语中把整个中国称为契丹(读音分别为kitay,kita1a,cathay),在穆斯林文献中常把北中国称为契丹(khita,khata),相传哥伦布航海的目的就是找寻传说中的契丹。[10]

    2历史沿革

    编辑

    发源传说

    传说中的契丹祖先

    传说中的契丹祖先[11]

    对于契丹族的起源,相传北方大草原流淌着两条河,一条从大兴安岭南端奔腾而下,契丹人称其为西拉木伦河,亦称“黄水”,文献上写作“潢河”;另一条河自医巫闾山西端而来,名为老哈河,亦称“土河”。契丹民族就兴起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这一地区民族的迁徙、融合呈现出十分频繁复杂的状态。[12]

    契丹人关于自己始祖有这样的传说,一位久居天宫的“天女”倍感天宫的枯燥寂寞,她驾着青牛车,从“平地松林”沿潢水顺流而下。恰巧,一位“仙人”乘着一匹雪白的宝马,从“马盂山”随土河一直向东信马由缰。青牛和白马,在潢水与土河的交汇处的木叶山相遇了。天女和仙人,叱走青牛,松开马缰,相对走来。两人相爱并结合,繁衍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等八部,[1]居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今辽宁朝阳)之北。常以名马文皮贡献北魏,并进行贸易。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13]这无疑是有关青牛白马传说的最权威、最准确的记述。由此可知,契丹族发源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10][12][14]

    早期历史

    契丹最早记载见于在记载与北魏政权联系和交往的各民族时,首次为契丹和与它关系密切的库莫奚(也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原与契丹同属一支,后分开,再后又被契丹吞并)立了专传。此后,、、、等,都有关于契丹人活动情况的专门记录。上述文献在记载契丹人的起源时,大致有“匈奴说”和“东胡说”两种意见。这两说又派生出另两说:一说“是匈奴和鲜卑融合的产物”,一说“起源于鲜卑系的别部而不是鲜卑的直接后裔”[1][15]。

    根据的记载[16];契丹来源于鲜卑或鲜卑宇文部,出自当时人和稍后唐人之笔;契丹为“匈奴之种”,则是数百年后宋人的说法。当然,鲜卑族的成分很庞杂,其中确实有人认为契丹为东胡系统东部鲜卑宇文部之裔,来自匈奴的“余种”,宇文部更是如此。东汉永元元年(89年)至永元十七年(105年),匈奴被汉将耿夔击破,北单于逃走后,鲜卑进据匈奴故地,“有十余万落”未逃走的匈奴人加入了鲜卑。然10余万落匈奴人并未继续以匈奴为号,而“皆自号鲜卑”了。此后,在与原东胡种的鲜卑人长期错居杂处中,由于相互通婚等影响,差别越来越不明显,它在形成过程中虽有一个主源,但仍是多源多流的。[10]

    契丹族日益兴盛,并向南发展。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四年(553年)亲率大军攻击南下的契丹部落,俘获10余万人、数十万头牲畜。契丹部族损失惨重,后又受到突厥的侵扰,因而“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17]隋初又分别臣附于隋朝与突厥,逐渐得到恢复,游牧于辽西地区,诸部落平时各自“逐寒暑,随水草畜牧。隋大业元年(605年),契丹族南下营州(今辽宁朝阳)地区时,又遭到在隋将主使下突厥的袭击,4万人被俘,再次受到重创。

    部落时期

    大贺氏首领契丹族日益兴盛,并向南发展。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四年(553年)亲率大军攻击南下的契丹部落,俘获10余万人、数十万头牲畜。契丹部族损失惨重,后又受到突厥的侵扰,因而“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17]隋初又分别臣附于隋朝与突厥,逐渐得到恢复,游牧于辽西地区,诸部落平时各自“逐寒暑,随水草畜牧。隋大业元年(605年),契丹族南下营州(今辽宁朝阳)地区时,又遭到在隋将主使下突厥的袭击,4万人被俘,再次受到重创。

    部落时期契丹族日益兴盛,并向南发展。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四年(553年)亲率大军攻击南下的契丹部落,俘获10余万人、数十万头牲畜。契丹部族损失惨重,后又受到突厥的侵扰,因而“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17]隋初又分别臣附于隋朝与突厥,逐渐得到恢复,游牧于辽西地区,诸部落平时各自“逐寒暑,随水草畜牧。隋大业元年(605年),契丹族南下营州(今辽宁朝阳)地区时,又遭到在隋将主使下突厥的袭击,4万人被俘,再次受到重创。

    部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