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重生1991 !
唐宁街10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躲过了一次几乎摧毁性的正面轰炸劫难。温斯顿.邱吉尔当时就在那里办公。后被强迫撤出其所有内阁成员并退避到财政大楼下面的一个防空掩体。
1939年10月,英国内阁搬进建在建筑工程办公室地基中的战时地下秘密房间。唐宁街10号的下面还建立了加固的庇护所,供那里的工作人员使用。乔治六世甚至在庇护所里和邱吉尔共进晚餐。尽管炸弹对唐宁街10号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但并没有直接击中。邱吉尔仍然继续在那里办公用餐,一直到战争结束。战后,当邱吉尔重新搬回唐宁街10号时,这里早已成为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地方。1945年5月8日下午3时,他在唐宁街10号的内阁房间通过广播宣告欧洲胜利日的到来。
踏入1950年代,唐宁街10号的楼宇结构安全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筑物沉降、墙壁倒塌和门框扭曲已经是司空见惯,而在内阁会议室内,有达200年历史,用作[ 支撑楼房的房柱,更被发现只剩下了外表的清漆和油漆,内里的实心原木却早已经腐朽,几近灰尘。总言之,整座唐宁街10号有立即倒塌之虞。当时曾一度有建议将唐宁街的所有建筑物拆卸重建,但最终却决定仿效美国的白宫,保留唐宁街10号的外墙原貌,而内部和地基则一并全数拆除,重新灌上混凝土和现代钢材。再重建成原来的样子。当建筑师检验首相府的外墙时,才赫然发现唐宁街10号的外墙原本是黄色的,然而经过两世纪以来的空气污染,才把外墙熏成今日所知的黑色。最后,建筑师决定将清洁过的黄色砖染上黑色,以保留首相府“传统”的颜色。 经过多年的改建,现今的唐宁街10号实际上与不少的建筑物打通。除了接通在唐宁街的其他房屋,首相府更可以通往毗连骑兵卫队阅兵场的一些楼房。至于谁打通这些建筑物,现在已无从稽考了。
后来,哈罗德.麦克米伦首相在这里首次建议使用弓形内阁会议桌,以保证在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可以保持眼神沟通,格莱斯顿首相的内阁成员曾经用过的23张椅子也一直沿用至今。这座建筑物在1991年2月7日曾因爱尔兰共和军的迫击炮攻击而遭受重创,当时约翰.梅杰首相正在里面召开一个内阁会议。尽管没有任何伤亡,但是内阁被迫秘密撤移到海军部大楼继续办公,一直到恢复工作进行完毕。
在这次袭击中,唐宁街的不堪一击被暴露的一览无遗。之后,在唐宁街末端的“撒切尔大门”虽依然伫立不倒但被撤换一新,秘密工程也使得唐宁街10号的安全得以保证,如今世人皆知的迎宾大门用一种防爆材料重新改建。
布莱尔曾因将其在伊斯林顿的住宅卖掉后而入住唐宁街11号更大一点公寓的事情而在当时轰动一时。唐宁街11号楼上的那所公寓不仅较为宽敞,而且也有一个相当舒适宜人的卧室,布莱尔就在那里给其年幼的三子利奥收拾玩具,很多贵宾访客在去拜见首相时都会发现这座建筑里面有一个布满大块小块垒高拼装玩具(商标名称)的地方,多的让人眼花缭乱。那个品牌因为是布莱尔最爱的关系而一直保留着。那里还有可以远眺皇家禁卫军骑兵广场和圣詹姆斯公园的卧室,在里面就可以亲耳听到皇家警卫在操练阅兵仪式时的阵阵悦耳之声。…,
这就是唐宁街的日常家庭生活内容全景。除了这些朴素寻常的特征之外,唐宁街也布满了高科技设备,如在其地下室便有一台连接大西洋彼岸的视频即时通讯设备,可以与美国总统直接召开视频电话会议。
今天的唐宁街不再像以前那样繁忙。它现在是英国首相的办公场所、内阁成员的集会场所、国家大事的商讨场所以及首相家人居住的府邸。
陈锋的一行车队来到了唐宁街街口的那道黑色的大铁闸前。这道大铁闸是在1989年的时候加装的,为的是保护当时的首相戴卓尔夫人,免受恐怖份子尤其是爱尔兰共和军的袭击。在此以前,一般公众是可以自由出入唐宁街,作为一条连接白厅和圣詹姆士公园的捷径。大铁闸至今仍没有拆除,而且在今年三月份更进行了加固工程。
因为队伍中除了陈锋意外,其他的二十个保镖都不会英文,陈锋这位超级大明星,只能亲自下车,前去大铁闸前叫门,而且为了避免看大门的保安误会,陈锋只带了张强国上前。
其实他是多虑了,当他到了大铁闸前,正要开口叫门,就见里面马上迎过来一位四十来岁的白种女人,笑着对陈锋说道。“long,非常欢迎你来唐宁街做客,我就是鲁思.特纳,跟你联系过的,首相已经在办公室等你了,快请进来吧。”
“很高兴认识你。特纳小姐。有劳了!”陈锋客气的用英语回应。
由鲁思.特纳这位布莱尔首相身边的红人相请,门卫自然不敢阻拦,而事实上,当鲁思.特纳称呼铁栅栏外的黄种男子为“long”的时候,几名门卫就有些愣住了,等到铁闸门被打开,陈锋礼貌性的在鲁思.特纳面前摘去墨镜,这几名眼尖的门卫都全体石化当场了。
等到陈锋随着鲁思.特纳走远了,他们才都反应过来,其中一位光头警卫带着探寻的眼神看着几位同伴问道:“你们说,我刚才是不是眼花了,我刚才好像看到了long,就是刚才这位进去的黄种男子。”
另一名警卫也回过神,大声说道:“杰克森,你没看错,刚刚进去的就是long,你没听见鲁思.特纳小姐刚才就是称呼他‘long’吗?而且还跟那位超级大明星long长得完全一摸一样,不是他还有谁?真该死,要是我提前看到他就好,或者鲁思.特纳小姐再晚来一些,我们说不定就能要到他的签名,甚至是合影了。”
“约翰,你别忘了我们的身份,若是在这门口干这些,可是违反纪律要受处分的。”另一名精瘦的警卫有些谨小慎微的说道。
叫约翰的警卫不由白了这名精瘦的警卫一眼,说道:“若是能得到long的签名甚至合影的话,我的女朋友肯定能答应我的求婚,她可是超迷long的,为了爱情。受点处分算什么?”
其余几名警卫,虽然没有明说,但从表情上看,也是对约翰的这个观点深表赞同。
陈锋当然不知道,自己的一个小小露面,就让这里的警卫这么激动。只是一路随着鲁思.特纳沿路走到了唐宁街10号。
黑色的正门建于1760年代,门前有一盏吊灯,门上又加有一个有名的狮子头叩门环和白色阿拉伯数字“10”。正门没有钥匙,因为门口只可从屋内开启。
鲁思.特纳带着陈锋来到这里,也是要叫门。见到是鲁思.特纳本人后,这道黑门才打开,里面是两个精壮的门卫,尽管等他们看清陈锋的相貌,显然都认出了他,都露出一副很吃惊的表情,但却没有就此擅离职守,而是对陈锋进行一定的安全检测后,才将他放入屋内。…,
进入房间,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那个大大的地球模型了,这是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赠送的,由于它体积太大,所以曾被切开了一半,方便运进唐宁街10号。
踏着石制大楼梯。拾级而上,墙壁上依时序挂满了历任首相的肖像,但并不包括现任首相的肖像。
登上二楼,鲁思.特纳再次伸手许引道:“long,请跟我来。布莱尔首相已经在赤土厅等你了。”
土厅以赤土色为主调,最初被沃波尔爵士用作饭厅,现今则用作招持国宴的宾客。房内挂有威灵顿公爵等著名将军的画像,也有一张属于小皮特的桃花心木书桌,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陈锋点点头,再次跟随她,走进了这座赤土厅。虽说是摆国宴的地方,但这里的空间却不是很大,也就两百个平方左右的大小,自然不能跟华国的人民大会堂相媲美,里面的装饰很古典,挂着多幅油画,一看就知道是真正的艺术品。
在靠墙一边的桌子上就坐着英国首相布莱尔,他似乎正在处理一些文件,旁边站着好几位助手和保卫人员。
等到鲁思.特纳带着陈锋走到他近前的时候,他才反应了过来,连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急步迎了上来,隔着好几米远就向陈锋伸出了手,陈锋下意识的只来得及伸出手,就被他上前一把给紧紧握住了。
“long,你能接受我的邀请,我本人实在是荣幸之至,快请坐,请坐。”布莱尔很是客气的邀请,在旁边一张餐桌旁坐下。
“谢谢,非常感谢你这次邀请我来唐宁街做客。”陈锋一副荣辱不惊的样子,淡淡的说着客气话。
而房间里其余的人,除了两名看似布莱尔的贴身保卫人员外,其余的人,这时候都非常自动的退出了这个房间。
“long,也许你不知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位摇滚歌手,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出一张伟大的唱片。所以,我对你这位当今歌坛的国王,屡次创造唱片销售奇迹的伟大歌手,是非常的佩服和欣赏的。”布莱尔的开场白显然是有的放矢的,一下子就将两人的话题引到了彼此都感兴趣的方面。
陈锋脑中的记忆数据库中,却是有他这方面的资料。他在费茨书院毕业后,曾花一年在伦敦尝试推广摇滚音乐,之后再入读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主修法学。在学期间,他曾热忱于弹奏结他。并成为一队叫丑陋谣言(ugly rumours)的摇滚乐队歌手,除此之外,他更曾邂逅日后成为导演的玛丽.哈伦(mary harron)。
“谢谢,我也非常欣赏你成为英国首相的奋斗之路。”陈锋投桃报李的恭维道。
“呵呵,能得到你的夸奖,我想每个人都会感到非常的荣幸。”布莱尔开心的笑着说道。确实如此,当今世界没有哪位政客能否认long在本国选民心目中的地位,尤其是日本欧美这些国家的选民尤其如此,long的一句话可以说对这些选民的影响力也很大的。不过,陈锋的这番话,倒也不完全是恭维话。
布莱尔在1953年5月6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玛丽皇后妇产科医院,是里奥.布莱尔(leo blair)与妻子黑兹尔.布莱尔(hazel blair)所生的第二个孩子。里奥.布莱尔是两名艺人所生的私生子,后来被一名叫詹姆士.布莱尔的船坞工人与其妻子玛丽所收养。黑兹尔的本姓为克罗斯卡 登(corscadden),父亲叫乔治.克罗斯卡登,是一位肉贩兼橙带党党员,原居爱尔兰巴利香浓(ballyshannon),后于1916年迁居格拉斯哥,未几在1923年早逝。布莱尔有一位哥哥和妹妹分别名叫威廉.布莱尔和莎拉.布莱尔,他的哥哥是一位大律师兼御用大律师。布莱尔出生以后的头19个月都住在爱丁堡,在这段期间父亲任职税务督察,并同时在爱丁堡大学攻读法律学士学位。后来在1950年代,布莱尔一家曾举家搬到澳洲阿德莱德的达利奇(dulwich)市郊,当时他的父亲在邻近的阿德莱德大学担任法律讲师。…,
布莱尔的童年生活幸福,衣食无忧。然而就在他11岁生日那天,阴云开始笼罩在他的心头:40岁的父亲突然中风,后虽然抢救过来,但失去了自理能力,只得长年卧病在床,家中的负担从此全部落在了母亲哈泽尔肩上。布莱尔也被迫告别了安逸时光,当别的伙伴们节假日 随父母去外地旅游观光时,他却不得不一趟又一趟地往医院跑,去看望困在病榻上的父亲。家道中落和生活艰辛使他早熟,所经历的世态炎凉和对未来的担忧对他影响很大,这也是他成年后加入工党的主要原因。
尽管家中生活困难,但父母还是设法送布莱尔到爱丁堡最好的私立学校费蒂斯寄宿学校学 习,该校被誉为苏格兰的伊顿公学,素以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教学质量闻名。然而少年布莱 尔既聪明又顽皮,被一些老师认为顽劣不可教。有一次甚至被误指为小偷遭警察拘捕。
尽管家中生活困难,但父母还是设法送布莱尔到爱丁堡最好的私立学校费蒂斯寄宿学校学 习,该校被誉为苏格兰的伊顿公学,素以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教学质量闻名。然而少年布莱 尔既聪明又顽皮,被一些老师认为顽劣不可教。有一次甚至被误指为小偷遭警察拘捕。
1972年,布莱尔考入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攻读法律。此前他已在家“休息”了一年,并利 用这段时间进行了“社会实习”,曾先后去了伦敦和法国,当过招待、建筑工人和保险公司 职员,还涉足了音乐。进了大学校门后,他沉浸于书本、酒和摇滚乐中,是个典型的现代派 青年,喜欢长发披肩,身着奇装异服,充任了学校一个名为“丑陋谣言”摇滚乐队的领队。他学习优良,从不吸毒,很是招女生喜爱。他还是当时人称“奶油草莓小组”的一员,身着宽条法兰绒上衣,头戴狭边草帽 ,爱玩爱闹,对足球的兴趣远远超过政治。不过,为了一个“想追求的姑娘”,他曾去过牛 津的学生联合会这个政治团体一次。 1975年后,布莱尔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从牛津大学毕业两周后,母亲因喉癌去世 ,这打击让他几乎不能自控。他选择了律师这一行当,只是为了想多赚些钱,因为少年时经 历的清贫和磨难给他留下的记忆太苦涩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结识了英国哲学家约翰.麦 克默里,这位学者信奉以基督教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模式,深深地影响了布莱尔的成长道路。 布莱尔加入了以社会主义为纲领的工党,并开始向政坛迈进。
1982年,布莱尔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决心放弃前景看好的律师职业去参加下院补选,结果因不谙政治而失败。但他并未气馁,在次年1983年,终于在翌年5月的大选中当选为议员,时年30岁。这一年是布莱尔政治生涯的重要里程碑,因为在议会民主制的国家里,进入议会是所有政治家的必经之路。布莱尔在他刚刚30岁的时候,就实现了他从政道路上的第一个目标。此时,对他的党来说,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而此时的工党正陷入危机之中,工党在下院的650席中仅占209席,创战后最低纪录。在这种情况下跻身议会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踏上仕途后的布莱尔可谓意气风发,平步青云,被誉为“工党神童”。1985年他开始成为工党领袖金诺克的财政发言人,其组织才能深得金诺克的赏识和信任,两年后,即被任命为工党的工业贸易发言人,主要同工会和商界打交道。…,
他在政策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取消了“强迫入会制”,并逐渐形成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1988年他开始进入工党的“影子内阁 ”,担任能源国务部长,次年被任命为就业大臣。1992年工党在大选中再次败北后,布莱尔升任“影子内阁”内务大臣,呼吁“革新和重建国家,建立一个团结、肯定家庭生活的强而有活力的社会”。他提出“严厉打击犯罪,减少犯罪诱因”及“充分就业,人人机会 平等”的主张,深得人心。加之布莱尔英俊潇洒,朝气蓬勃,思维敏锐,口才极佳,演 讲颇具鼓动性,脸上经常浮现动人的微笑,因此成为英国公众关注的风云人物,并随之使工党在有关法律和秩序的民意测验中获得的支持率首次超过执政的保守党。布莱尔因此被冠以工党“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并在党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94年5月12日,英国工党领袖约翰.史密斯因心脏病突发猝然逝世,这为布莱尔提供了大好机会。在人们看来,他和“影子内阁”财政大臣戈登.布朗是最有希望出任党魁的。早在布莱尔当选议员之初,他和布朗就曾在一间办公室工作,比他大两岁的布朗在政治技巧上 对他多有指点,两人志同道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布朗在工党中也被看成是一颗正在升起的“新星”,布莱尔也认为他才是最可能的新领袖,然而经过工党内部多次讨论,布朗终于顾全大局,宣布支持布莱尔参加领袖角逐。这样,布莱尔一马当先,报纸已经用“候补工党领袖”来称呼他了。7月21日,工党选举结果揭晓,托尼.布莱尔脱颖而出,以57%的得票率当选为工党新领袖 。面对着支持者的掌声,41岁的布莱尔一脸灿烂。
瞄准唐宁街对于布莱尔执掌工党舵轮,舆论界给予很高评价,将他与前工党领袖哈德.威尔逊 ,甚至 与美国的约翰.肯尼迪总统相提并论。甚至有人说如果他当上了首相,将会使英国发生像19 45年或1979年那样历史性的变化。保守党也感到了惊慌,其副主席马普雷斯曾警告说:“ 如果布莱尔的能力和他的长相一样好的话,那么我们将遇到麻烦。” 布莱尔果然不负众望。他上任伊始就打出“新工党、新英国”的旗号,突出“新”字,大 刀阔斧改革党组织,并提出前所未有的新主张,轰动了英国政坛,造成一股强烈的冲击波,人称“布莱尔现象”。这为英国沉闷的政治空气以及工党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首先打破工党的“禁区”,提议删除工党1918年党章中的“工党有责任推行社会主义经 济”的条款,这是工党前几任领袖想做而不敢做的,因为它是工党社会主义的标志。布莱尔为此力排众议,做了许多说服工作,在1995年4月底举行的工党特别代表大会之前,布莱尔 还是心中没底,内心十分紧张,和手下对发言稿反复修改,把新条款规定为:工党 的奋斗目标是建立一种“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充满活力的经济”,承诺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一个开放的民主政体和一个健康的环境,这是工党历史上最大胆的改革设想。他在大会发言结束后,与会者全体起立,向他热烈欢呼,以表支持。这直接为工党政策由左转中作了重要铺垫。布莱尔乘势锐意改革:改变了依靠工会的传统 ,宣布代表多数中低收入阶级的利益;主张实行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保证改革教育、紧 缩财政开支和不增加所得税等,并打算在政治和外交问题上进行温和的改革。用布莱尔自己的话说,新工党已不是原来意义的左翼政党,也不是新的右翼政党,而是一个肩负着真正激进使命的工党。…,
布莱尔的改革不可避免地引来了非议,党内有些人给他送了一个绰号——“托尼.布乐” (“blur”为“使……模糊不清”之意);也有些人认为他提出的新政策基本都是撒切尔——梅杰保守党政府和美国克林顿民主党政府所实行政策的复制品,因此他是“学克林顿,偷撒切尔”。
虽然这些改革遭到了政治对手和工党传统支持者的批评,这些改革却是成功的。工党本身的改革,加上保守党政府关于欧盟政策的分歧,以及一系列腐败丑闻的影响,“新工党”在1997年的英国大选中获得了一边倒的巨大胜利。
布莱尔在领导工党赢得大选胜利,结束18年在野生涯,破灭保守党的“五连冠”梦的同时,就在英国政治主活中创造了两个第一:他是英国近180年来最年轻的首相;工党在这次大选中取得了本世纪历次大选中所有政党的最好成绩。这后一个“第一”对执政党来说非常有意义,这意味着执政党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可以放心大胆地推行自己的既定纲领政策,用不着顾忌反对党的态度和反应,只要执政党团结一致。拥有下院3/5还多的席位,这是一个太有利的条件了,布莱尔真是个幸运的首相!他的通往权力的道路充满了幸运。他很幸运地在工党正陷入泥潭之时加入了工党;他很幸运地在求职过程中认识了亚历山大.欧文,并通过他结识了约翰.史密斯;他很幸运地在争取议员席位的过程中得到了 “著名的五人”的支持;他很幸运地受到金诺克的宠爱;他很幸运地由于史密斯的突然去世而没有为领袖职位等待太久;他很幸运,在竞争领袖过程中,布朗主动退出竞争并全力支持他;他很幸运,在工党上下都觉醒了,认识到必须对党进行改造之时当上了党的
领袖;他很幸运,保守党这几年表现不佳……
但事实上布莱尔虽然幸运,但不能否认他自立自强的奋斗,若是没有他自己的奋斗和努力,现在是根本不可能成为英国首相的。而且,在陈锋的记忆中,他可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三连任的工党首相。现在已经是他的第二任任期了。能够三连任无疑说明了他的能力。尽管陈锋知道,他因为这次的伊拉克战争后,民意支持度正在持续的下降,按照原来的历史,他尽管三连任,但最后却是在国内各界的反对声中黯然辞职的,最后的结局可以说很不完美。
“谢谢,不过,首先阁下,你能告诉我,你请我来做客的目的吗?”。陈锋开门见山的说道。
布莱尔明显有些愣了一下,但很快恢复正常,笑着岔开话题说道:“现在虽然才只有九点多钟,但你介不介意我们的午餐马上开始?
陈锋微微摇头道:“谢谢了,不过,我的肚子还不饿。”
“那好,我们晚一点再吃吧。”布莱尔很是客气说道,略作停顿后,他转换了话题说道,“我们还是继续我们昨天说的话题吧。你对这次的伊拉克战争怎么看?”
陈锋耸耸肩道:”我记得,我昨天好像已经说过了。”
“呵呵,你昨天好像说的不是很详细,不过,我记得你说‘若是政治谈判和斡旋能够解决的事情,就最好不要诉诸武力’,是吧?不少字而在伊拉克这个问题上,我们之前已经做了很多政治努力,相信你也知道的,但萨达姆依旧一意孤行,不肯接受我们提出政治谈判请求。所以,我们才不得不诉诸武力。更何况,我们这次的战争完全是为了推翻的萨达姆的统治,让伊拉克重归民主的行列。…,
陈锋对他的这一说辞,心底里不由有些嗤之以鼻。但表面上,自然是不好表露,只好说道:“对这个问题,我只能说是我本人非常讨厌战争。其他的,我也不好多做评论了。”
对于陈锋这个回答,布莱尔显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很快的反应过来,直接进入了正题:“long,这次来请你来除了请你吃顿便饭外,另外也是想请你在我们英国多停留几天,最好,只伦敦召开一场歌友会。”
陈锋一听,连忙摇头道:“很抱歉, 恕我不能答应这个请求了,因为,明天就是我儿子的周岁生日,我要今天回去给他过生日,为他庆祝。”
“哦,原来如此。”布莱尔做恍然大悟状道,“这么说,你真的已经有儿子?”
陈锋才不信他不知道自己这件事,点了点头。
“那真的要恭喜你你了,我记得你们中国的传统周岁是非常重要的,对吧?不少字”布莱尔笑着说道。
陈锋摊手道:“是的,所以,我不能接受你的邀请了,实在很抱歉。”
“没关系,其实,我这么做只是为我们英国广大的long歌迷请求的。”布莱尔说道,“若是你本人不介意的话,我和我的家人都是非常的希望你来我们家也就是旁边的11号做客的。”
陈锋再次有些不好意思的拒绝道的;“很抱歉,只能下次了,因为我要赶着回去给我儿子庆祝生日,最多只能再在伦敦停留一两个小时了,所以,为了避免你的家人感觉扫兴,我看还是下次吧。”
对陈锋的再次拒绝,布莱尔的脸上倒是没有看出什么不高兴的,只是语气遗憾的说道;“那真的是太可惜了。不过,在你临行之前,我希望能得到你的签名,还有就是我和你的合影,可以吗?”。
这个请求,陈锋当然不拒绝,便点头答应了。
于是,陈锋当场就给他签了五张签名,而且每张都送上了自己的祝福语。之后,陈锋又应他的要求,在唐宁街10号的多个地点跟他一起合影。
等大约过了半个来小时后,陈锋便正式向他提出了辞行。
在陈锋的坚持下,布莱尔也不好多留,便亲自送陈锋出唐宁街。
可是等两人在大批警卫的保护下,步行走到大闸门前的时候,陈锋却是不由大吃一惊,因为铁闸门外,大批举着照相机、摄像机和话筒的记者。
一见到两人过来,而且其中一名果然是long,堵在门口的至少上百名记者人群,霎时都骚动起来了。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陈锋紧皱着眉头低声说道。这次来唐宁街,知道的人便不多,没想到居然还涌来这么多的媒体记者,不用猜就知道的是有人提前泄露了这个消息了。
“long,看样子是有人泄露了你来这里的消息,不过,不要紧,我相信这些媒体记者对你没有什么恶意的。”布莱尔一边举止故作亲密的凑近陈锋低语,一边伸出另外一只手,频频向着聚集在门口的记者群致意挥手。
看到布莱尔如此模样,陈锋心中不由腹诽,自己这次是不是被他这只“老狐狸”给设计了?在陈锋的记忆中,2003年这一年对布莱尔来说是非常难熬的。
今年年初,美国不顾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欧洲盟国的反对,在联合国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坚持对伊拉克动武,布莱尔选择了支持美国。被当时的英国报纸评论为“孤注一掷的政治赌博”。…,
布莱尔为这场战争不惜抵押上了他最重要的三大政治资本。布莱尔以新工党的形象当选首相,连续执政6年多、创造了工党连续执政最高纪录,较高的民意支持率是他的首要政治资本。但是,在伊拉克问题上,他面对2月15日爆发的英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百万人反战大游行,却坚持为战争辩护。留下了无视民意的坏名声。
布莱尔的第二个政治资本是工党的团结与活力,这也是工党能够战胜其他政党的重要原因。但他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引起了党内的严重分裂,以党内重量级人物、前外交大臣、工党下院领袖鲁宾.库克为首的三位大臣和高官愤然辞职,并形成了党内的反对派。
布莱尔的第三个政治资本是他的新欧洲外交政策,精心培育起了与欧盟特别是法、德的良好关系,使英国在充当“欧美桥梁”的外交中游刃有余。但是,在对伊动武问题上,布莱尔坚决搭乘美国战车,与法、德形成对立之势。
5月底,当布莱尔像战争胜利者检阅战场一样访问伊拉克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一条关于唐宁街渲染“伊拉克在45分钟内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报的新闻,不仅煞了布莱尔的风景,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府“情报门”危机。从6月到9月,英国议会调查委员会两度调查听证、布莱尔的公关主管坎贝尔与bbc大战、武器核查专家凯利博士自杀,直到请出大法官赫顿主持法庭调查,英国首相、国防大臣、情报委员会主席出庭作证,包括政府内部文件在内的上万件证据大曝光……老百姓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看着大人物的尴尬表演。
如果细看调查内容,其实都是一些细枝末节,“情报门”之所以成为几个月内英国备受关注的最大政治事件,深层原因就在于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怀疑和对布莱尔政府的不信任。今年9月28日工党代表大会召开时,多家英国媒体的民意调查显示,50%的英国人希望首相布莱尔辞职。《独立报》的调查显示,约60%的工党党员相信战争是错误的;超过80%的人认为布莱尔为采取军事行动而夸大了伊拉克威胁的事实;而相信政府在伊拉克武器问题上说实话的只有1/4的选民。工党的支持率低到了30%。
布莱尔在战后苦心修补外交损失的努力收到了一些效果,坚决反战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先后访问了英国。但布莱尔在国内争取民心的努力却成效甚微。
美国总统布什11月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十几万人参加的工作日最大规模示威游行,是对布什也是对布莱尔在伊拉克战争的抗议。党代会上布莱尔在内政改革上的乏善可陈受到尖锐批评。
尽管岁末将近的时候,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的被捕,对布莱尔来说无疑是绝好的圣诞礼物。但这最多只是对战争结果的加分,布莱尔必须要解决的最大难题是战争依据。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前,他将很难解脱。此时,把年初那个精力充沛、滔滔不绝的布莱尔与现在这位身心疲惫、一脸倦容的布莱尔做个比较,不难看出,布莱尔这“麻烦”的2003年将过得很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