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大明保安 !
“兵工厂是流贼保安军对生产武器的作坊的称呼,就类似于朝庭的兵仗局什么的。”这些日子里张绍堂一直在研究保安军,对保安军内部一些组织机构也有所了解。“兵工厂”这个词不断的进入他的耳中,据说保安军精良的武器和犀利的火器都是兵工厂生产的,所以张绍堂对兵工厂的印象很深,以至于有了建立起自己的兵工厂的想法。
“那样能行吗?”对于生产武器什么的洪承畴并不十分懂,他也没认为为将者需要懂这些东西。
“一定能行的,流贼在穷山恶水间,许多人吃不上饭的情况下能够生产出那么犀利的火器,我们可征调整个三边地区的工匠组成兵工厂,肯定能造出比他们更好的。另外我们还可以请圣上调拨军器局、火药局的工匠过来,这要比直接向圣上要银子容易的多。”
张绍堂对于当今皇上对银子的热爱有时确实难以理解。
“为什么不继续叫兵器局、兵仗局,非得叫什么兵工厂?”洪承畴还在纠结于这个奇怪的名字。
“这个必须得叫工厂,工厂就是工匠制造器物的地方,如果还是开办兵器局,朝庭必然要派官员过来管理,只不过将京师的那一套搬到山西来了,到时生产出来的东西照样不能用。我们要改换个名义让朝庭不能向兵工厂插手,再派得力的人去管理,生产出来的东西怎么也比朝庭运来的要好。”张绍堂这些年在官场上行走,自己没当过官,可接触的官场阴暗面更多,他已对大明朝的官员完全失望了,什么事只要有他们插手肯定会办砸。
“如此甚好,你想想措辞,写一封奏折,我送上去,我想此事能成。”洪承畴被张绍堂完全说动了,他管着三边地区,如果集中各省工匠的力量加上自己人的管理肯定能生产出好的武器来。所以他一事不烦二主,直接让张绍堂起草奏折。
张绍堂也不推辞,这些天他一直在考虑此事,对于奏折要怎么写早已了然于胸。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写出了草稿,拿来给洪承畴看。
洪承畴一看这奏折还真是按照崇祯皇帝的胃口写的,奏折上首先说为了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三边地区决定动员管辖区内的商户为三边的军队服务,征调商户有工匠场地建立三边兵工厂,朝庭只需将原先拨付给军器局、兵仗局的银子转给商户三边地区的武器就由这些兵工厂统一生产,就不用在京师生产再长途运送到三边地区了。为保证武器的质量请皇帝在京师军器局中选调一千名工匠到山西指导武器的生产。武器的质量关系到将士的生命,绝不让一件不合格的武器进入三边地区。
洪承畴看后十分满意,没作任何更改,将奏折亲亲自抄写了一份,用上了三边总督的大印,派人送到了京师,同时运用自己在朝中的关系上下活动,争取这份奏折能够通过。
奏折送到了内阁大臣手中,洪承畴打过招呼的大臣当然不发表意见,一切等候圣上裁决,其他人看过奏折心里暗中不爽,这洪承畴要自己造武器,是要将朝庭拨付的银子直接拿走,朝中的官员就少了克扣的机会,这断人财路的事很令人气氛,但这个洪承畴放下狠话,不让不合格的武器出现在三边地区,朝庭拨给三边地区的武器是什么货色大臣们比谁都清楚。这是不让他这么干就要翻脸的节奏啊。
三边地区的卫所本就有自制武器供应部队的责任,只是近年来卫所荒废,所产的武器质量还比不上京师,部队才总是从向皇帝要求拨付武器,所以洪承畴要自己生产武器也没有什么违制和地方,大臣们即不好和洪承畴撕破脸,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
洪承畴的奏折顺利的摆在了崇祯皇帝的案头,崇祯皇帝现在都有些怕看洪承畴的奏折,不是要兵就是要钱,皇帝现在最缺的就是这两样东西,根本不可能再多给他。
看了洪承畴这次的奏折崇祯皇帝难得的高兴了一回,洪承畴终于开窍了,不再向皇帝要钱了,征招商户的东西为国家所用这是崇祯皇帝所喜闻乐见的。将银子拨到兵器局与拨给洪承畴对皇帝来说没有什么区别。至于那些低贱的工匠洪承畴愿意养就多给他点好了。只要不要银子还能办事就是能臣,于是皇帝御笔朱批,同意所请。并将奏折中选调工匠一千名改为了一千户。皇帝还是很人性化的,匠户此去离京几千里怎好让人家两地分居,其实皇帝在想,如果将精干的匠人都调走了,匠人都是拖家带口的,留下老弱谁来管啊,还不如大方一回,全都给了洪承畴算了,反正大明的匠户都是世代相传,不管老幼都算匠人。
圣旨传到了军器局、兵仗局、火药局,要求各局抽调人员,各局的官长已知道了洪承畴奏折的内容,对洪承畴狠的牙根痒痒,将银子直接拨给三边地区断了他们的财路,还有脸来这里要人。既然皇帝说了要按户算,那就要好好给他找几户,各局的家中有老的干不动体力活的老工匠的家庭都被挑选了出来,家中老人多青壮年少的更是优先选择的对象,实在不行家中有一大堆干不了活的孩子也行。很快这一千户匠人被凑了出来,老老少少有了超过一万的人口,洪承畴你不是不让大家发财吗,我弄点儿人过去,你总不能不管这些人饭吧,就这些老弱,吃也吃穷你。
大明朝的匠户生下来就是为朝庭服务的,皇帝的一道圣旨就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全家上下收拾财物拖家带口的离开京师走上了去山西的道路,听说山西现在饥荒连年,流贼遍地,到了那里肯定不会有好生活,可他们却没有办法,他们身在匠籍,人身在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离开了官府指定的地区根本没法生存。
一路上吃了许多苦的匠人几经辗转终于到了山西太原,这么庞大的队伍在城内根本没地方安置,只能驻扎在城外听侯三边总督的安排。
洪承畴听说京师的匠人们到了,心中很是高兴,专程到城外想看一看这些工匠,可他赶到工匠的驻地,看着这一大片的老人妇孺感到一阵头大,这么多人要养,能够干活的还没有几个,京师这帮官员可真没几个好东西。
就在洪承畴为这些工匠发愁的时侯,远在运城的张楚却象发现宝物一样,对着这些工匠都快流口水了,他发誓一定要想办法将这些工匠弄到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