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帝国重器 !
“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体验过大倍数望远镜的同志?”
1995年的夏天,新科研究院外面的知了嗡嗡的叫着,虽然会议室里的空调全功率运转,却无法压制这些年轻人那团火热的心情。
林千军的提问引起了会议室里的一阵轻笑,坐在他左手位置的实验室负责人王中军侧过头,轻声解释了一下。
“林主任来的时候可能没注意,我们楼顶其实就有一部天文望远镜。这部望远镜从镜片到图像处理系统,都是我们的研究人员亲手打磨、制作的。”
这位王中军可是个大佬,未来的院士级别。新科和光机所合作之后,胡文海亲自点名借了他过来,光是给他配套的实验室投资就不下三千万美元。
“好吧,那我们直入正题。”大佬亲自解释了,林千军只能摸了摸鼻子,尴尬的笑了笑,很快就收拾起了情绪,接着说道:“我们部队里用过望远镜的人都知道,想要看到远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高倍数的镜片,而且还要有一双强有力的胳膊。否则越是倍数高的望远镜,放到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手里,他就越用不好。这是因为望远镜的视野很小,如果不能稳固的控制住它,那人手上微弱的移动,可能目标视野就已经丢失了。”
“这个道理其实不止是我们的双筒望远镜上适用,我想各位实验室里的研究员应该也清楚。从地球向太空中观察,更是把这种情况放大到非常极端的程度。如果用人手去直接控制天文望远镜,几乎是不可能取得让人满意的观察效果的。”
“这个情况反过来,其实也是成立的。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很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把望远镜送到天上去。但是作为承载望远镜的卫星系统,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姿态和内部机械设备运动,那么我们的望远镜视野同样会受到剧烈的影响。”
说到这里,他的手扶着会议桌,目光注视着面前的所有人,有些沉重的说道。
“如今的国际情况,我想大家应该也很清楚。尤其是新科集团陆应龙先生的遭遇,可以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今南海方向上的事态发展,我们不仅要做好谈判的准备,更要做好为谈判争取更多筹码的准备。”
“美国人把两个航母舰队派了过来,在我们的家门口耀武扬威啊!那我们呢,我只能承认我们拿航母舰队是没有办法的。他们的舰队躲在太平洋里,我们的飞机是够不到也找不着。被人堵在门口的滋味,不好受!”
“我们不是没有能威胁航空母舰的装备,二炮弹道导弹射程足够覆盖整个地球,但美国人是不怕这个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找不到航母舰队的位置,除非是放氢弹,否则我们的导弹就像瞎子射箭,根本只能靠运气去猜了。”
“美国人不怕这个,我们在南海方面就没有发言权,我们的敌人就不会愿意坐回谈判桌前来。怎么办?经过上次技术普查之后,国家意识到想要解决问题,只有你们才有这个可能!”
“我们?我们只是一个商业研究机构啊……”
下面的研究员们叽叽喳喳的乱成一团,谁也没有想到国际局势这么大的事情,竟然有一天会落到他们的头上。
只有实验室的负责人王中军默然不语,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是啊,我也不需要向大家隐瞒。我说瞎子射箭当然不行,那就要让瞎子长出眼睛来。这个眼睛不是别的,就是天上的卫星。各位都是新科研究院的研究员,应该也知道CCD芯片目前的发展情况。因为有了新科的复合CCD技术,我们现在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将对地观测的分辨率提高到1米的水平。然而想要实现这一技术指标,除了镜头和CCD之外,我们还需要一双精准的胳膊,能够满足对热点地区的持续跟踪、长时曝光、目标锁定、调整光圈等技术的需求。”
“在我们预计发射的这枚卫星当中,需要一种能够极为精准控制给进系统的技术。我们找遍了全国,可以说只有你们能有希望满足我们的需求。”
经过林千军的解释,这些研究员们这才恍然大悟。
当然,林千军只是解释了他需要解释的那一部分,整个战场系统其实比这要复杂的多。
卫星定位打航母这需要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建设,根本不是1995年的中国能够做到的。想要监视美国的航母舰队,需要的不是一颗卫星,而是一个星座。除此之外,即使你知道了航母舰队的位置,但关键是美国人也不是瞎子。只要监测到弹道导弹发射的迹象,航母舰队又不是没长腿,跑的还特别快。所以你还得拥有弹道导弹中段修整射击诸元的能力,末端减速和搜索制导的能力……
弹道导弹打航母确实是很了不起的奇思妙想,但当年苏联都有没有实现它都是存疑状态,更别说九十年代的中国了。
然而问题是,这一切如果发生在中国的家门口,那情况就又不同了。
组建星座是为了全球跟踪美国的航母舰队,但我们知道如今美国人俩舰队就堵在我们的大门口。4v以东海域七百五十公里,基本上就是从冲绳往南到菲律宾海这个范围,两个航母舰队妥妥的就在这片海域。监视全球需要星座,监视这么一块海域,一颗低轨卫星每天来扫一次就够了。
其次,这颗卫星也不需要对弹道导弹进行引导,它只需要指出一个大概的范围就行。美国航母的巡逻范围不会超出F-14的作战半径——有加油机也不行,否则一旦开战它们根本来不及赶过来!也就是说你们能过来,同样中国的F-14也能过去。
在掌握美航母大致范围之后,完全可以起飞中国的F-14机群对其进行攻击。即使无法突破美舰队的防空网,至少也能回传其具体坐标。与使命必达的东风导弹不同,092携带的巨浪1射程1700公里也不会给航母舰队任何的反应时间,从发射到击中目标肯定咖啡都还没凉呢!
我们既不称霸、也不扩张,更不谋求势力范围,只不过是想保住家门口这一亩三分地。美国舰队非要送到枪口上来,我们也没有办法不是么?
转过来说,如果不去看各自的行业,那么如今在中国要说起微距测量的分辨率技术,肯定是非新科研究院电子研究所的这个纳米光栅实验室走在国内的最前列了。
和一般的测量技术不同,光栅测量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因为它并不是去测量长度,而是去测量入射光的波长,然后再量出衍射的角度,就可以得到位移的长度了。
纳米光栅技术如果能够成熟,绝不仅仅只是能够应用在卫星上。它实际上意味着人类制造精度的提高,能够为整个制造业带来升级换代般的影响。将测量技术突破到纳米级,至少能将中国的工业潜力提升两个量级,达到美国整个八十年代的水平。
纳米光栅虽然并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光刻机和间谍卫星似乎也不太有关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光刻机的系统,也是光源、镜片、给进、控制这些技术组成的光学仪器。而间谍卫星、呸,农业普查卫星从组成上,同样也是光源、镜片、给进和控制,只不过过程是反过来。光刻机是自己发光照硅片,而间谍卫星是地球发光照自己的CCD。
这两个系统都绕不开给进和控制,光刻机的分辨率决定了它能加工的精度,间谍卫星的分辨率决定的就更多了。复合CCD技术需要长时曝光,这就要求镜头必须在一个时间段里在一个固定的点上聚焦,然后对多个CCD芯片进行扫描,最后才能得到一张高分辨率的照片。
在这个过程里,高居500公里地球低地轨道的卫星上面哪怕出现一微米的移动,地球上的焦点恐怕都能跑出一个地级市那么远,扫描出来的照片肯定是没法看的。
在这套给进和控制系统里,开环系统的精度显然无法满足。然而想要闭环控制,那么就需要一个反馈的过程。这套给进系统究竟移动了多少?究竟还要不要继续给进?普通的测量技术,是无法满足它的需求的。这个时候,只有纳米光栅技术能够让这个闭环系统足够可靠。
纳米光栅,就相当于眼睛的眼动肌肉里的神经系统。
1995年的夏天,此时接下来国际上的风云变换才刚刚酝酿,美国人并不知道,岩里政男同样也不知道,桥本龙太郎和金泳三更不知道——
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不,不只是这么一群人,而是很多很多的年轻人、中年人和老人。在这片土地上正有更多的科研人员被组织起来,为一个胆大包天的计划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想要憋着一口气,给强盗们点颜色看看。
想要等到这一切都实现,突然跳出来,大声的问那些跑到别人家门口的人。
“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