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名门纪事 > 第一百零六章 流民

第一百零六章 流民

作者:天光映云影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名门纪事 !

    郑锐收到消息后已是第二日了。

    郑锐直觉上便认为这其中有什么事情,让他很不安。

    忽的一只乌鸦从开着的窗子里飞了进来,落在竖在门边的架子上扑打着翅膀。

    郑锐扬起头:“是无剑回来了吧,有什么收获?”

    “公子,那天救那三兄妹的人已经查到了,我发现了那伙人的落脚点。”一个声音从角落里穿了出来。

    郑锐一抬眼皮:“哦?”

    “那三兄妹身边有个极厉害的人,我稍一靠近,那人就十分警觉,还好他们并没有可以掩藏踪迹,我用了追踪术,发现他们去过一处院子。这两天我查到了这个院子的归属。”

    “什么人?”

    “是河南府新安县的一个主簿的娘子沈氏名下。”

    “沈氏?……沈氏!”郑锐忽然想起了什么,用询问的目光看着无剑。

    无剑答道:“正如公子所料,那妇人其实是沈靖远的妹妹。”

    郑锐冷哼了一声:“看来他们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这两天还做了什么?”

    “大多在驿站里歇着,就是昨日和李湛李司马见了一面。”无剑依然那种不带感情的语调陈述着。

    “他们到管城来难道就是为了和李湛联络,看样子事情可不简单了。他们还有什么异常的动静吗?”郑锐紧张了起来。

    “不能近前,察觉不出什么。”无剑据实以答。

    “沈家……李湛……他们不会是发现了沈靖远留下的什么东西,才去找李湛的吧……”郑锐眉头渐渐的拧了起来:“他家的老三已经几天没人见过,让个女孩子整日抛头露面的……”

    郑锐猛的站了起来:“你亲自跑一趟长安,给父亲送个信,让他知会杜侯。参劾薛进的事也不能再拖了。自从那三兄妹来了,我心里就有种不好的预感。”

    “是。”无剑应命。又悄无声息的离开了。

    郑锐又叫进来一个下人吩咐了一声。

    过了一会儿,之前的中年文士走了进来,躬身行礼道:“公子叫我。”

    “刘叔,李湛有什么把柄落在咱们手里?”

    中年文士皱眉想了想:“司马不过是个养老官,平时不做事,也没什么大错,自然也没什么把柄。只是这一年李湛活跃了些。去年拿住了匪首却没有邀功,把功劳都给了上司。新来的蒋刺史看样子对他很是信任。”

    “未必是真信任,客气的成分倒是居多。再说李湛快任满了,他犯不上找他麻烦。倒不如相安无事好。”郑锐的手指头又有节奏的敲起了桌子。“关键是之前听说他去接手洛口仓的事,这本没什么,可如今郑家兄妹跟他搭上关系。又跟沈家可能联系上,这里面难保出什么问题。”

    “听说杜家四处找被沈靖远藏起来的账册都没有找到,会不会让他们找到了?”中年文士问道。

    “谁知道呢。毕竟沈靖远的女儿逃走了,万一账册到了李湛的手里哪还有我们的活路。”郑锐敲桌子的频率越来越快。

    “他们就算得到了账册也未必会交给李湛。”

    “郑钧那小子是薛进一手培养的,李湛这些年一直和薛进暗通消息。相反,靖国公跟薛进没什么交情。你说那小子会把账册交给谁?”

    “若果真如此,就让无剑……”中年文士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

    郑锐不耐烦的摆摆手:“那是最后一招了,他好歹可是个州司马,闹大了对我们没有好处,先看看他到底拿没拿到那本账册。”

    中年文士想了想:“李湛这人狡猾。我们在州府的人未必能探到他的底。”

    “他若拿到了账册,必然会有所行动,让他们仔细盯好了。只要我们能先一步察觉,料他这个司马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样来。”

    “是,公子。那三兄妹还要盯着吗?”

    “凭他们还闹不出什么花样,崔家还不至于为这件事跟我们郑家闹翻,关键在于李湛。看他有什么动作,另外。你去想想办法,务必不能让李湛再插手洛口仓的事。

    中年文士想了想:“那个蒋忠蒋刺史应该是出自乐安蒋氏,只是人不大好说话。跟咱们国公也不过是场面上的交情。”

    郑锐有些烦躁:“刺史是本州大员,这么久了,还没把他拿下,本身就是不应该了。”

    “嗯,蒋刺史有个器重的幕僚,正是我的同乡,我从他这里下手试试。”中年文士的语气听起来很有把握。

    郑锐这才满意的点头。

    中年文士又想到了什么:“公子,最近流民很多,听说河北那边一些大户人家都被抢了,还有消息说,这些流民马上要到郑州来了,咱们庄上的护卫部曲大半跟着国公去了长安,咱们不如去州府管城,一来安全,二来咱们恒昌米行还有大宗的米粮在那,可别叫官府征用了……”

    “流民啊……”郑锐敲着桌子的手停了下来,嘴角渐渐的翘了上去。

    皓月当空,这一夜似乎格外的宁静,涵因坐在窗前却无心欣赏,心里把李湛的计划盘算了一遍。但是却估不准胜算有几成。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汴州仓被杜家吞掉了多少,而是在于皇帝的心思。皇帝是否会想追究杜家呢。

    关陇门阀的几大家族在这一次的变动中受到的打击极其沉重,尤其是韦氏,韦建昌一倒,立刻失了声势,倒是和他家齐名杜氏,同为长安本地士族,却没怎么受影响。

    皇帝没有完全掌控寒门,对山东大族又拉又打,恐怕并不想让杜家也倒掉。何况皇帝并不放心西北的薛进。当年自己把杜家安排在西北,果然达到了相互压制的结果,但是自己可是掌握了三分之一的府军,还有一半的禁军根本不怕他们闹起来。那些势力暗暗培养了多年,才能在郑伦死后,迅速接手。现在的皇帝连朝堂都要小心翼翼的平衡,更何况军中。

    这些年薛进和杜家在军中的明争暗斗已经越来越表面化,恐怕这一次两家要见个真章了。

    只是哥哥早就被打上了标签。现在又越卷越深,想抽身都难了。不知道靖国公这把大伞能不能或者肯不肯护他们兄妹周全。

    原来络绎不绝的管道,不知为何,忽然冷清了起来。只看见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三三两两的并排沿着大路走着。

    不时有人倒下去,也没有人搀扶。一个躺在路边的妇人不知是死了还是活着,她怀中的孩子“哇哇”的大哭着。

    一路上尽是这样的惨状,众人从最初的同情渐渐麻木,之前郑钧好心想要救倒在路边的一个孩子。下了马。旁边的流民一拥而上,差点把马抢走,别看他们瘦骨嶙峋。这么多人一同发起疯来,饶是军旅出身的郑钧也招架不住。还好霄云出手,侍卫们也围了上来,那些人才不甘心的放弃了。

    沁雪吓得缩在马车里偷偷透过窗户缝往外看,大气也不敢出一口。慕云和祈月面色苍白,虽然不至于失态,也是紧闭双唇,一声不吭。盼晴则是一直保持戒备的姿态。

    涵因看着那些乞丐虎视眈眈盯着车队的眼神,不由打了个冷战。忽地回想起上辈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几年。

    那时,杨熙12岁。父亲诚王是敬宗皇帝的第二子,因牵连到谋反案被夺爵,流配岭南。病死在途中,成了储位之争的第一个牺牲品。

    那时岭南正值大灾之后,瘟疫肆虐,民乱四起。一股流民占了他们所在的县城。县官早跑了,看守他们的差役也跑了个精光。那些流民四处劫掠。若不是杨熙染上了疫病,挣扎在垂死的边缘。无人敢靠近,恐怕此时也和那些老百姓家的女孩子一样惨遭凌辱了。

    杨熙的心中有一种难以说明的执念,她不愿意再死一次,好容易适应了这个世界,她不想就这样离开。虽然活下来还是要面对无休止的饥饿和一个奄奄一息的小男孩。

    她不知道怎么撑过那场大病的,然而比病痛更可怕的是饥饿。为了活下去,她想尽了办法,甚至不惜去偷比他们好不了多少的人家,为了抢倒塌的民房下没被搜走的半袋米杀了人。

    几个月后,平乱的军队终于来了,但是将军柳正言却是太子一系,恨不得借平乱除掉他们姐弟。郑伦便是被派去执行此任务的军官。

    她急中生智,分析利弊,说服了郑伦。并通过郑伦见到了柳正言,说服他留他们姐弟的命。在郑伦的帮助下,杨熙姐弟这才终于脱离那种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一年之后,西北军情紧急,柳正言和郑伦都调回了西北。

    再后来太子杨宏以意图谋反被赐死,没过多久皇帝又说是有人离间父子情谊,又给太子平反,并上谥号为悼太子。悼太子无子,立三子杨宵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显宗。

    敬宗因为自己亲手杀掉儿子的事万分懊悔,又想起了自己的二儿子,于是赦免了杨熙姐弟,让他们回到长安,并赐予府邸,赏赐大量钱财弥补内心的愧疚。杨熙终于获得梦寐以求的奢华生活。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那种让她深深恐惧的饥饿感。

    曾经有一段时间,她不停的吃东西,又不停的呕吐。

    开始,她并不知道自己在那个时候是什么样子,直到有一天,她在对着镜子梳妆的时候忽然陷入到那种状态,她发现自己的眼神是那样的疯狂,疯狂到另自己都感到害怕。

    是的,那是饥饿的眼神,只有饿到那种程度,才能理解的疯狂……

    看着那些流民,坐在车中的涵因,仿佛看到了那时的自己,那种疯狂为了生存可以践踏一切道德、律法、情感的疯狂。那种疯狂直到现在仍然深深的刻在她的骨头里,老天总是在她以为自己有足够的理性和智慧控制自己的时候,骤然揭开往日的疮疤,让她看到自己内心深处最阴暗的角落。她并不害怕那种眼神,却害怕面对潜藏在那眼神之后的自己。

    ps:

    求推荐票,粉红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