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三国小兵之霸途 > 第七十三章 伏击新汉军?

第七十三章 伏击新汉军?

作者:一级烟枪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三国小兵之霸途 !

    刘易是这么打算的,在现在于自己军的形势大好的情况之下,务必要将袁绍消灭在冀州。

    这主要是袁绍所占据的冀州,其实其战略纵深的余地还真的是挺大的,自古以来,所发生过的许多的大战役,在冀州之地。

    如果换了一个强势的雄主坐镇冀州,首先夺得幽州、并州,将整个北方连成一片,如此,完全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只要据黄河紧守,就足可保其国安全无虞。

    另外,冀州之国,却可以四处兴兵,可西进南下,顺势再夺山东,进而一统天下。

    现在这还是古时代,在后世,有以北统南之说,尤其是从大明从金陵迁都到燕京之后,后世华人,似乎也习惯了以北统南的架局。

    反正,从整个大局观来看,谁夺得北方,就能形成一个以北统南的大势。

    袁绍其实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只可惜,他那优柔寡断的性格,注定了袁绍失败的结局。特别是,袁绍儒雅之气太重,没有作为一个天下舍我其谁的霸气。在关键的时刻,他想得太多,并且,他的心里,民族主义的思想不够纯粹。

    当初,新汉朝一时无力夺取并州,并且由于并州在当时在天灾兵祸之下,的确已经是一个贫困荒芜之地,谁夺得并州,在短时间之内,肯定获不到任何的利益。何况,并州紧邻西并大漠,谁夺得并州,谁亦要担负起一个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重任。

    如此一来,谁得并州,非担没有半点好处,反而还要被牵制住许多兵力。

    在那样的局面之下,并州已经在手的袁绍,在面临匈奴人大军入侵的时候,他采取了明皙保身的办法。弃并州不顾,连镇守崖门关如此重要的关隘,都撤兵。

    袁绍如此做,首先就给人一种于民族大义不顾的不好形象,会失信于天下,起码,大汉百姓会对其失望。如果袁绍当真的有一天有希望夺取天下的话。一般的百姓,都不希望是袁绍,不想让一个可随时置民族于不顾的人夺得天下。

    真正的历史事件,应该是192年之时,匈奴人大举入侵,夺取了并州。并且进兵洛阳,在被董卓所焚毁的洛阳抢掠了一翻。顺带将悲情才女蔡琰给掳走。

    那个时候,是天下诸侯讨伐董卓之后的事件,当时,大汉天下诸侯,实力已经相当不错了,起码。其袁绍就已经夺取了冀州、并州。可是,袁绍那时候应该是正忙着窝里斗,与公孙瓒、黑山张燕缠斗不止,没有精力兼顾并州异族入侵的事。

    嗯,如果说,历史当中,袁绍还有一些借口的话,那么这一世。袁绍就没有了任何的借口。因为,黑山张燕已经由刘易牵头给灭了,袁绍的内部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对于公孙瓒的问题,他完全可以派人与公孙瓒协商停战,甚至还可以联手公孙瓒其抗匈奴人的入侵。毕竟,公孙瓒打击异族人的决心要比任何人都大。如果是为了打击异族人而停战,相信公孙瓒亦会义不容辞。

    可是袁绍没有,他反而是采取了放弃并州的策略,因此。刘易也没有办法,在条件还不太成熟的情况之下,出兵进入并州,抵敌匈奴人大军。也幸好,新汉朝的床弩刚好制造了出来,利用这个武器,一举将匈奴大军杀得大败,否则,刘易也很难说历史事件是否会重演,起码,并州若落在匈奴人之手,让匈奴人大举迁徙进入,这绝对非是汉人之福,刘易的新汉朝,也会被匈奴人所克制,难以放手发展。

    袁绍就是错了这一步,就让他完全陷于被动。起码,让新汉朝获得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契机。

    现在嘛,袁绍所有的战略纵深的余地,几乎都等于没有了。刘易现在攻伐袁绍,其实就有一点瓮中捉鳖的意味。

    因为,北方幽州已经落入了刘易之手,冀州西面,太行山脉所隔,能够往返冀州、并州的通道,现在都处于在新汉军的掌握当中。东南部,有着曹操这个势力挡住,特别是与曹操一战,官渡兵败之后,使得袁绍难以再向东、南方向发展。

    唯有,东北方向,袁绍可以从冀州向青州转移。

    青州山东等地,地埋位置独特,占其一隅,其实都可以自安。

    如今青州北海已经落入袁绍手上,刘易要做的,就是提防袁绍被自己的新汉军打败,逼得他无路可走的时候逃往青州去。因此,刘易现在,就先命众将,将渤海郡东面、南面的城镇先夺取下来,断袁绍的退路。

    只要夺取了乐陵、南皮、平原等城镇,就基本上对袁绍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包围的态势。到时候,新汉军就可以慢慢的炮制袁绍,劝降或决战,就只在刘易一念。

    戏志才留在渤海城坐镇,大军分成三路军马,分别进发。

    现在天气转寒了,估计冬天的第一场雪就快要降临,戏志才现在得要调配三军的物资,要与贾诩一起为新汉军冬于作战所碰到的种种问题作一个预计。

    这一次,可不象当初进军大漠,毕竟,在大汉本土作战,寒冷度肯定不会如在大漠那般,那天气直接就可以冷死人的。但是,在冀州也有在冀州的困难,因为,冬天降雪并不算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暴风雪之后的阴雨天气。那样的天气,是最容易让战士生病的。

    所以,冬衣要准备,防雨的雨具亦要准备好,还有,治伤寒感冒的药草,也要准备无数。

    所以,真正的大战,最忙的并不是那些武将,而是那些谋士文官。

    三路大军分头行动之后,刘易帐下,就只有第一军以及女子三十二军的一部份女兵及另一军,共五、六万军马。

    由于刘易要直接进军平原县城,这也就是当初刘备从安喜县离开之后所获得的一个安身之地的那个县城。所以,三军分头行动之后,相对于信都城方向而言,刘易的这军就反而变成了是刘易的成了先锋军,与信都城相隔更近。另外公孙瓒、颜良、文丑等人的军马。反倒是在刘易这路军马的后方战斗。

    新汉军连战连捷,所向披麾,新汉军军马所过之处,基本没有关遭受到什么的抵抗。

    从渤海城到平原,约三百里左右,一天的时间,军马挺进了大半的路程。沿路收复了不下十个城镇。

    当然。这些城镇,都非是重要城镇,袁军早已经撤走了。只有一些地方士族地主自发组织起来维持地方秩序的零散军马。这些人的军马,他们自然是不敢与新汉军对抗的,新汉军一到,他们马上就投降。表示愿意归顺新汉朝。

    对于这些势力,刘易倒没有拒绝,有多少就接收多少。不过,不管这些士族地主表现得如何好,刘易依然还是要按新汉朝的基本国法来进行的。他们的军队,当中大多都是家丁什么的。刘易表示,他们可以继续保持有。属于他们的家产什么的,新汉军亦不会抄没。但是,他们在当地,不再有行使军政的权力。

    也就是说,新汉朝不会直接从他们当中挑选出人来治理当地,而是另外派出官员前来组建官府,他们所有人,都要听从官府的号令。当然。如果他们真心的想为新汉朝效力,比如,那些士族当中,的确有不少文人是有才学的,但纵是如此,他们也不可能马上被任命为当地的县官什么的,他们必须要先到新汉朝的吏部去报名。接受新汉朝官员培训。嗯,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接受洗脑。当然,也是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新汉朝的新文化。学习新汉朝的基本国法及一些律例,等他们学习毕业,经过考核,那么他们就可以外放为官了。但有一点,就是基本会避免他们返回当地为官的,只能够到别的县城去为官。

    而那些地主士族家的家丁队伍,必要的时候,官府有权调动。一般百姓,如果他们想投军的话,那就直接编入新汉军的新兵秩列,在当地协助官府治理地方,一边接受训练,训练好的,会被抽调补充进各军。

    当然,这些刘易留给随军行动的文官去处理,最多就是留下少量的士兵,协同这些文官治理地方。

    再有一天的时间,刘易的这一路军马,便可挺进到平原县城。

    然而,在这个时候,别看新汉军一路无阻,相当的顺利,其实已然暗潮汹涌。

    两军,自从刘易与公孙瓒、颜良、文丑三路军马出动的时候,消息情报就有如雪片一般,各自在两军当中不停的传递着。

    新汉军有着无数探子在关注着袁绍大军的情况,袁绍同样有无数斥侯探子在盯着刘易的军马。

    嗯,袁绍派到渤海来的死士,他们虽然没能在渤海城搞出什么的太大动作来牵制刘易的注意力,但是,他们作为斥侯探子来衡量却是相当称职的,这么多人混进了渤海城,倒还真的让他们将新汉军的一些情报给刺探到,并送到袁绍手上。

    在新汉军准备出动的前一天,便让袁绍的人刺探到了情报,知道了新汉军的行动方案。

    在新汉军兵分三路的时候,袁绍正拿着情报,与一众军将谋士在商议对策。

    当然,他们的所商议的对策,就只是如何伏袭新汉军的这三路兵马。但是,新汉军如此的安排,让袁绍也有一点为难。

    袁绍原本的计划,只是想检软柿子来捏,定好了准备袭击他的老对手公孙瓒。可是,现在,他们的针对对象,似乎不太适合了。

    因为公孙瓒可是出兵攻占乐陵,东陵在渤海城东面的黄河口北岸,与青州就只隔着一条黄河。袁绍如果要攻袭公孙瓒这路军马的话,就必须要绕过渤海城,绕过刘易与颜良、文丑的军马。

    公孙瓒的军马,约有十万大军,如果要攻击公孙瓒的话,袁绍觉得最少都要派出三十万大军方有把握将公孙瓒一军击败。可是,三十万大军的行军,恐怕真有很难瞒过新汉军的耳目。自己的大军一动,新汉军就知道了,如果让新汉军掌握了自己大军的行踪,那么就会失去了奇袭的意义。当然。失去奇袭的机会也还是小事,袁绍就有点担心自己的这三十万大军遭受到有了准备的新汉军的攻击,想想新汉军的弓箭大阵,袁绍都感到有点头痛。

    不过,还好,据探子所报,新汉军出动的那三路军马。并没有携带重型的投石机及床弩,起码并没有携带着一起行军,如果新汉军的后勤部队将那些器具送给各军的话,他马上就会知道。

    同样的,攻伐颜良、文丑所率的那一路军马,也一样有同样的情况。与攻伐公孙瓒的那路军马有着一样的隐虑。

    所以。剩下的,就只有离他们最近的那一路军马,刘易的那路军马能够让他们有机会突袭的。

    可是,也不知道为何,明明是刘易的那一路军马要比公孙瓒的那一路军马少了大半人数,仅只有五、六万的军马。袁绍的心里却一直有点不安,总觉得直接攻袭刘易不会轻易成功。

    如此一来。袁绍的心里,不禁就有点犹豫不决。决定攻袭刘易嘛,却又怕被诡计多端的刘易暗算,不攻袭嘛,这似乎也是他们的一个好机会,并且,如果能成功,能够直接击杀刘易的话。那么新汉军的攻势肯定就会烟消云散,说不准,他袁绍就可以从始一改颓势,反败为胜,一举灭了新汉朝也说不定。

    刘易仅只有五、六万的军马,就敢如此轻率的推进,让袁绍怀疑刘易如此是否有什么的阴谋诡计。要不然,这么大的一只青蛙会直接跳到了他的面前?

    袁绍帐下的谋士,有大半人都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都认为刘易敢亲率军马直接插进他们的侧后。此正是他们集中优势兵力,将刘易消灭的好机会。

    现在,他们可以出动三十万军马、四十万军马,甚至更多,如此还不能消灭刘易那区区五万军马么?

    信都城离刘易的目的地平原,要比渤海城离平原更近了一点,他们现在,完全有时间来得及布置,他们大兵团行动,就算情况有变,亦来得及撤回信都。

    可以说,对于袁绍来说,这似乎的确是一个灭杀刘易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战还是不战?

    袁绍的心里,还有一层担心,他就是担心刘易如此轻率亲率军马挺进,是诱饵,诱他的大军离开信都城,然后让别的新汉军一举取夺他的信都,将他逼得不得不退守邺城,如果当真的退军邺城,袁绍知道,自己就可以数着日子过日,能过一天便是一天了。

    “主公!不可多虑了。现在的新汉军,连战连捷,已经成骄兵了,尤其是那刘易,他当初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义兵,现在终于取得了一个小义兵所能取得的所有一切,再加上,刘易他毕竟只是一个青年人,一个才二十多岁的人,能说得上有多成熟?年少轻狂是肯定的,他肯定是因为过于骄傲,急于求成,好大喜功,以为我们袁军已经不堪一击,如此,他才会轻率的亲率军马挺进。”

    “是啊!主公,请速下命令吧,如果再拖下去,让刘易率军到达平原县城,让他们可以严阵以待的话,那么我们就失去了突袭他们的机会了。如果想击败新汉军,就必须要在他们行军的过程当中袭击他们。”

    “主公,在平原西北面不远,便是德州县城,而新汉军的目的地是平原县城,必须会经过德州县。而在德州县与平原县之间,有一片湖泽地带,道路北面,是湖泽地带,南面则是一片野树林,那片野树林,一直连接到平原北面不远的陵县,广阔无边,足可以让我们的大军潜伏进那片野树林当中。可以想象,当刘易率军从那里经过的时候,我们大军尽出,三面合围过去,他们就只能逃进那片湖泽当中,嘿嘿,现在虽然还不算是大寒,可是,湖水亦冰冻刺骨。刘易还有活路可逃么?”

    “没错,主公,当年属下曾在德州为官,知道德州东、南部的地形状况,尤其是那片湖泽地带,属下当年尝试着让人开荒耕种,可是,据当地人说,那片湖泽,就算是看不见湖水淹没的地方,亦只是一些烂泥,难以落足,人畜走了进去,有时候会一下子没及过顶,将人率活生生的闷死在烂泥糊里。”

    “主公!快下令吧,我们必须要赶在新汉军赶到之前穿透过去,隐伏在那片野树林当中,慢了,就让新汉军有所察觉了。”

    “对了,主公,臣建议,我们的军马,在夜里悄悄行动,连夜行军赶到目的地,如果起码可以瞒过大多数人的耳目。毕竟,数十万大军的调动,一有动静,敌人的探子可能就知道的。所以,只好多从如何隐匿我军的动静方面着手。我就不相信了,刘易就能先知先觉,就能预知到我们会在那些地方袭击他。”

    有人口劝袁绍下令出兵,跟着就更多的人劝说起袁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