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七百六十二节 朝鲜东学道起义

第七百六十二节 朝鲜东学道起义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857 !

    按照刘危的建议,邓世才将支持德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独立人士建国的报告回报了回去。

    朱敬伦看到这些报告,才知道原来美国也有分离主义啊,不过想想就能明白,这几个南方州,过去都曾作为美国南方联盟国的成员,跟美国北方作战过,也许不是所有当地人都想要独立建国,但总是有一部分对现状或者历史不满的人物存在,总之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中国的林子是这样,美国的林子也概莫能外。

    于是他立刻就批准了,尤其支持邓世才提到的组织黑人民团,向美国南方腹地渗透的计划,他建议邓世才优先支持这种渗透,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为这种计划提供军事上的配合行动。

    比如美军如果在集中兵力镇压当地黑人,明军可以趁机发动大规模攻击,支援这些起义的黑人,如果黑人逃入明军控制区,则给与大力支持,帮助他们恢复力量,给他们提供军事装备,进行军事训练,甚至派遣军官作为他们的顾问,帮助他们进入美国腹地招募兵员,占领地盘。

    朱敬伦联想到中国后世打土豪分田地的威力,他十分期待这种方式运用到美国的时候,能激发出多么强烈的社会力量,为此他一改始终不干涩邓世才军事行动的态度,破例提供了大量的意见。甚至告诉邓世才,也不要光顾着照顾黑人,那些美国底层白人也值得争取,有些白人也欠下了大笔的债务,日子过的未必比黑人好多少,总之凡是对之前的美国社会有怨气的,明军都应该支持。

    朱敬伦相信,在美国工业高速发展的镀金时代,也是流氓大亨崛起的时代,社会财富集中,贫富分化等等社会问题肯定积压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将这些矛盾都引爆,足够美国人喝一壶的。

    如果能引发后世越战时期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那这场仗就好打了。

    发完这些意见之后,朱敬伦开始不再干涉邓世才的行动了,依然告诉他他拥有全权,这场仗所需的一切,政府都会尽可能满足他。

    然后朱敬伦就去关心另一件事了,这是一件让他十分矛盾的事情,因为有历史经验,朱敬伦很少遇到让自己矛盾的问题,在相当多时候,他都是游刃有余,可在这件事上,他确实矛盾重重,始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这就是朝鲜的东学道起义。

    今年1月份的时候,数千东学道徒在全罗道参礼驿集会,展开了“教祖伸冤”运动。

    所谓教祖伸冤,其实就要求给他们东学道的教祖崔济愚进行平反,崔济愚在1860年,为了对抗传播入朝鲜的西方宗教,也就是所谓西学,创立了融合儒释道以及朝鲜民间信仰的东学,与西学对立,俗称东学道。

    崔济愚周游各地,宣传东学思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朝鲜王国担心此人借机兴风作浪,形成类似白莲教一样的反政府力量,1863年将他逮捕,次年以传播邪教的罪名处决。

    崔济愚虽然死了,但是他创立的学说反而影响力更大了,这就是历史上常见的悖论,往往某种宗教领袖活着的时候影响力未必很大,一旦死了,反而越传越邪乎,活着只是人,死了反而成了神。

    主要原因就是,这种人物的死,容易将各种反政府的力量集中起来,大量对政府不满的力量都希望打着这种人的旗号,所以影响力反而会变大。

    崔济愚死后三十年,朝鲜的东学道已经发展出了几十万信徒,这些年东学道不时的对抗政府,抗捐抗税之类的时间从未断绝,但大都是在乡下帮助普通百姓主持公道性质的,尚未发展成全面对抗政府的行为。

    直到去年年底到今年初,积累了三十年的东学道和积累了三十多年的朝鲜社会矛盾结合起来,终于到了爆发的边缘。

    1893年3月,东学道信徒集中在首都汉城,在王宫景福宫光化门前“伏阁上诉”,并不断举行威示活动,要求政府为其教祖崔济愚平反并承认东学道合法地位,以及驱逐在朝鲜的外国人(除中国人以外)。

    1893年4月,上万名东学道信徒在忠清道报恩郡举行大规模集会,公开揭起“斥倭洋倡义”的大旗,后来被朝鲜政府以软硬兼施的方式强制解散。

    虽然朝鲜暂时压制住了这种对日本和洋人入侵不满的民间组织行动,但一场大规模的反政府行动正在酝酿,东学党起义的大局已经无法改变了。

    朱敬伦知道,就是这场起义引发了满清和日本的战争,当然日本蓄意找借口,跟满清的战争迟早要爆发,这只是一个机会,如果没有这个引子,日本迟早还是会找借口开战,但又能推迟几年。

    因为根据大明的情报,日本人的备战还在进行中,自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

    今年才刚刚掀起了第二轮省钱造舰运动,显然日本觉得自己的准备还是不够充足,要知道李鸿章的北洋水师看着还是很唬人的。

    李鸿章在这个历史上,依然打造了一只规模相当的北洋水师,跟历史上的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大概是受到大明的刺激,北洋水师的主力舰是四艘,两艘德国建造的定远、镇远,还有李鸿章挪用铁路借款向英国订购的两艘吨位更大的万吨铁甲舰安远和抚远。

    不得不说国家庞大有国家庞大的好处,随便挤一挤建造军舰的资金就有了,尽管满清的财政比历史上更困难,但他们没有打那场成本高昂的新疆之战,节省了上千万两军费,加上比历史上遇到的海上威胁更大,但是大明就多次进军渤海湾,给满清朝廷上下带来了巨大的海防压力,李鸿章借助这股压力,就打造了比历史上规模还要庞大的北洋水师。

    相对北洋水师,日本的舰队则变化不大,依然是以巡洋舰为主,速度比较快,火炮比较新。因为一艘铁甲舰动辄上百万的成本,让日本有些消受不起,因为满清的财政困难,日本的财政其实也很困难,由于受到大明的强势挤压,历史上原本让日本收获了大部分外汇来源的茶叶和生丝产业,始终举步维艰不成气候。

    在明治维新的大方向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财政比历史上还要紧张的条件下,日本依然能打造出一只以装甲巡洋舰为主的舰队,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这样的日本,真的有勇气跟满清开战吗?

    朱敬伦很怀疑甲午战争是否会再次爆发。

    这就是他矛盾的地方,因为他实在是判断不出这件事的好坏来,历史上这一仗,就是打醒满清士大夫迷梦的一仗,此战过后,满清文人士大夫兴办实业的风气才开始打开,这个历史上,由于大明的带动作用,满清士大夫比历史上要开明一些,鼓励创办洋务的呼声更高,但仅限于官办的洋务运动,即便是山西土财主开办的煤矿,其实也是加入了大量官股,官府派人监督的官督商办企业,虽说商办,其实那些监督在企业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中饱私囊的现象十分普遍,搞的土财主们纷纷撤资,撤不出来的,也基本上不再愿意继续增资了。

    如果不让日本打醒满清的文人和精英,即便大明统一了全国,还得在北方重新进行现代启蒙,重新推动北方人工业化的热情,那实在是费时费力,没准还要引起怨忿,带来民族分裂的危机。

    可如果让日本这个打手出面,狠狠的打击一下满清士大夫阶层的腐朽思想,在他们大受震动,士大夫阶层普遍接受引入西方科技的理念之后,大明在一统全国,在思想上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而且朱敬伦还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甲午战争之所以在士大夫心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正是因为大家难以接受日本这样一个小国,一个被中国人蔑称为倭寇上千年的“下等国家”,竟然能过打败大清上邦,这是一种强烈的屈辱刺激。

    在士大夫阶层对满清政府的战败感到最为屈辱的时候,也是他们对这个政权最不满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大明能够站出来,让他们摆脱这种屈辱,他们必然心向大明。

    所以说甲午战争,其实也是大明统一中国的一次最好的机会。

    趁着满清战败,李鸿章签订屈辱条约,全国上下一片反对声浪,慈禧太后***鸿章平息众怒,满清朝堂最为混乱,社会矛盾最为激烈的时候,如果大明突然兵临北京城下,似乎极有可能逼迫满清统治者放弃权力,就类似袁世凯时代逼迫隆裕太后一样。

    那时候的隆裕比慈禧要弱,可这时候的大明却比袁世凯更强,而且强的多的多。

    所以此事未必不能成功。

    这样就避免了朱敬伦统一全国最大的一个担心,那就是流血漂橹的现实,唯一让朱敬伦忧虑的是,借机一统全国后,如何应付可能发生的地政缘治崩溃问题。

    在才是让他矛盾的地方,让他不知道如何取舍的地方。

    于是他决定赌两把,一赌日本敢不敢借机开战,如果日本开战,大明全力支持李鸿章,再赌日本会不会胜利。

    如果日本真的开战,而且再次取得胜利,并且同样的要求割地赔款,同样的刺激了整个满清的民众和士大夫,朱敬伦就决定抓住这次机会,一统全国。

    而在甲午战争之前,大明希望能够解决美国战事,从而在甲午战争之后随时可以北伐,朱敬伦相信,今年邓世才就应该能够解决美国了,不是直接灭了美国,而是取得足够美国做出让步的胜利。

    陆地上,攻下休斯敦,并且再打赢一两个大会战,大海上,海军能成功进入墨西哥湾,并以武力对抗,或者灵巧游动的方式,在美国东部保持存在。

    朱敬伦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大明愿意撤出美国领土,美国人即便再死硬,也应该接受给予大明移民以欧洲移民同等的权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