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穿越之极权农女 !
大吴村。
吴和邦黑着一张脸堵在老二家的院子门口,拦住了要往镇上面馆去开门的吴立德。
“爹。”吴立德叫了一声,便耷拉着脑袋不言一语了。
吴和邦鼻子里“哼”了一声,背着手在前走着,“到我屋里来,我有话问你。”
吴立德抬起头,看了看天,没有跟上,“爹,有事等我回来再说,铺子还等着要开门呢。”
吴和邦没想到他一大清早的在这儿站了半个时辰,居然二儿子会说出这么一句拒绝的话来,猛地一转身,人老了,又被吴立德给气到了,这一下子就有些头发晕,身子晃了晃,脚下一软,就要往地上跌去。
吴立德对老爹说了拒绝的话后,便担心地看着老父亲,没想到,就看见他爹就要摔坐在地上,想也不想地就抢上前去,还好及时地拖住了吴和邦。
“爹,你老没事吧?”吴立德怕了,这要是老爹摔了,这么大的岁数,要有个好歹,他这个当儿子的可是要被村里的人的吐沫给淹死。
“你能耐了啊,都敢不听你爹的话了,放开,我还死不了,不用你扶。”
吴和邦人老脾气可不小,觉得自己在儿子面前失了面子,便一把甩开了吴立德,急急地就往自家的院子走去。
吴立德追上去,不顾老爹的挣扎,还是扶着他爹进了院子。
“这一早去哪儿了?”崔氏刚起来,看到丈夫和老二一起进来,还有些奇怪,就问着吴和邦。
吴和邦没搭理妻子的问话,反而转手就给二儿子一个耳光,喝斥道:“跪下。”
崔氏一惊,抢步上前,看着二儿子的脸,气得冲吴和邦发脾气,“他爹,你这是干啥,老二都多大的人了,你咋还甩耳瓜子呢。”
“娘们家家的,老爷们说话轮不你插嘴,出去出去。”
多少年了,崔氏没见过吴和邦发过这么大的脾气,一面担心着二儿子是怎么惹着他爹了,一面又怕丈夫被气个好歹,又要动手。只不肯听吴和邦的话出屋去,而是揪了下二儿子到一边上站着,她则气鼓鼓地坐在炕沿边上,别着头生气,一双耳朵却是竖起来。
吴和邦也不再赶妻子出屋去了,“哼”了一声,气乎乎地坐在炕上,一双已经浑浊的老眼瞪向吴立德。
吴立德瞟了一眼老爹,低了头,乖乖地跪在了地上。
“我听你大哥说,你又跟他提了要把志森过继给他的事了?”
听到吴和邦的话,崔氏快速地扭过头来,看向吴立德。
“老二,你要把志森过继给你大哥?这是啥时候的事?是你心甘情愿的?还是志磊他娘跟你说啥了?”
崔氏是乡下老太太,跟所有的农村妇女一样,有着根深地固的养儿子才能传宗接代的思想。她嫁到吴家来,生了四个儿子,所以,竟管在老三儿子没来大吴村落户以前,她的日子过得苦哈哈的,儿子们只有一个二儿子是个劳力,大儿子缺了条腿,小儿子眼睛看不见,但村里的人都一样穷,就是日子好些的人家,也没有人看低他们吴家的,谁让她家儿子多呢。
后来,过继出去的老三儿子伍立文一家回大吴村来了,帮衬着他们,他们一家的日子就好了。能吃饱,有衣穿,如今还有大院子青砖瓦房住着,不只是他们老俩口有了赚钱的铺子,就是老大、老二、小儿子都有了赚钱的作坊、生意。
这样的日子是很好,只是,她的孙子只有三个,还都是老二家的。老三是姓伍的,志勤、志学、志曦都不是吴家的人,这也没啥。还有小儿子吴立武,瞧着小儿媳妇那肚子,这一胎肯定是个儿子,就算这一胎又是个闺女,小儿子夫妻都还年轻,也还能生儿子的。
唯一叫崔氏可惜又心疼的,就是老大儿子吴立贤,只三个闺女,老大媳妇生不了了,老大没有儿子继承家业,以后更是没有儿子送终。而乡下人更是重男轻女,有男娃的庄户人家能买到宅基地,男娃顶立门户,只有女娃没有男娃的人家,是被村里人看轻的。
所以,听到丈夫的话,崔氏的第一反应是高兴,乡下兄弟间常有把侄子过继给没男娃的兄弟的事,这很正常也是血脉相承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只是,高兴之后,崔氏难免又怀疑起二儿媳妇在这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毕竟这过继的是志森,不是二儿媳妇生的一双儿子中的任一个,后娘对前一个妻子留下的儿女,真要做到一碗水端平,那是不可能的。
见崔氏这样问,吴立德就知道,他娘这是怀疑楼氏在他耳边吹枕旁风,他才这么做的了。吴立德忙摇头,“娘,这和志磊娘没关系。”
瞥了眼老爹,吴立德又说:“志磊、志淼还小,要等他们撑起门户,还得十来年,那时大哥和大嫂都老了,享受不了他们几年的孝顺,不像志森,已经成年了,不久还能娶一房媳妇,两夫妻能好好伺候大哥、大嫂。”
吴和邦没有吭声,似乎在认真地分析着过继这件事的好处。
于是,吴立德继续说道:“爹、娘,杏儿嫁去了京城,姑爷是天子的三品官,比知府老爷还厉害,志森如今在卫所干着,又有如花和如花那位未婚夫婿的关照,日后前途也有了,杏儿和姑爷也必是会帮着志森的,大哥过继了志森,咱吴家志森本就是长孙,将来为吴家顶立门户,不更好吗?”
崔氏首先意动起来,瞅着丈夫,张了张嘴,还是在旁劝道:“他爹,老二说的也是。咱家老大最是苦命,虽说三个女儿都不错,嫁的人家也好,但终究闺女是别人家的媳妇,也不能老回娘家来照顾她们的爹娘。现在还好,老大和大媳妇都还岁数不大,但以后到了你我这岁数,没个子女、孙辈的在身旁,也太凄凉了些。”
“唉,老三过继到伍家去了,你又一直不叫他过继回来,他和志勤向个孩子就得一直是姓伍的,不算咱吴家的人。立武呢,他们现在只一个闺女芽儿,肚子里的那个只有等生下来,才知道是男是女,就算是个闺女,他们两口子还年轻,也还能再继续接着生男娃。可老大不成了呀,原来咱不就想过从他兄弟的儿子里过继一个给他的嘛,按照老二说的,也确实有理,不过继志森,等立武生个儿子,还得等立武生两个儿子才成,这志磊、志淼加上立武将来生的两个儿子,从中间选一个的话,这年纪还真是太小了些,老大家的外孙子都比立武家的孩子大呢。”
“爹,我真是为志森好,为大哥、大嫂好,志森这孩子你们是看着长大的,人老实,话少,如今学认了字,又在卫所干着,比以前精干了许多,说起正事来,也头头是道的。爹,志森是我儿子,我也舍不得他,你放心,志森过继给大哥后,我在镇上的那间铺子就给志森,算作我给孩子的一份产业。还有,志森成亲时,这聘礼就用我存的钱,那是他该得的。”
吴和邦狐疑地打量着吴立德,问:“老二,你有事瞒着我?”
吴立德抬了抬头,神情不变地说道:“爹,就这事是先跟大哥提的,没先告诉你一声。我是想探探大哥的口气再说。对啦,爹,大哥跟你说的这事,那他是个啥意思?”
吴和邦看不出吴立德有什么不对,便动了动身子,想了想,才说:“许是你大哥没想到你能把志森过继给他,这才跟我提了一句,我以为……这才一大早的去找你问个清楚。”
其实,吴和邦和崔氏一样,听到过继的事后,也是先高兴,然后便想到这事的奇怪之处,以为是楼氏容不下志森,才唆使着二儿子把志森“踢”出门去的。
可如今听到二儿子的打算,不只是为老大夫妻好,更是给志森给了镇上的铺子,那就是真的为老大家着想的。吴和邦是知道的,老二家的家底,除了镇子上的那个面馆铺子外,就是村里的十五亩田和住的那一个大院子。
铺子和十五亩田可说是等价的,把铺子给了志森,志森成亲时,老二再拿钱出来给志森置办聘礼,这老二家的钱估计就没有了,只剩十五亩田和住的院子,以后靠这些田养志磊和志淼,留给他们兄弟俩娶媳妇,算来算去,志森还是没有吃亏的。
“志森是不小了,要是有铺子、有房子,还是该早点成亲的好。有相中的姑娘吗?”
吴立德听了老爹的话,便知道老爹是在为志森争取更多的利益,微微沉吟了一下,吴立德就说:“铺子给了志森,他找人给他打理,将来他成亲,怕是要住在镇子上方便些。家里的驴车我们也很少用,以后我在家里住田,用不上了,就把驴车卖了,卖了的钱要买房怕是不够,就给志森在镇子上租个房子,做他的新房用。”
吴和邦没有应声,但他的神情叫吴立德看得分明,知道他爹这是默认了。
崔氏却插嘴说道:“老二,志磊他娘能叫你把铺子和家里的钱都给志森?”
崔氏也是能算出吴立德家这几年来的存款的,他们存的钱都是靠面馆的收入,这几年,这笔收入除了分给杏儿和志森的,余下的又先后买了十五亩地,又卖了驴车,又给杏儿置办了嫁妆,如果再给志森办聘礼,这老二家就只剩下那十五亩地了。老二媳妇能愿意?
“娘,这你不用担心,我家的事我能作主。”
许是口气有些硬,看到父母诧异的神色,吴立德又缓和了下口气,说道:“家里能置办这些家业,除了是如花家帮的忙多外,便是志森和杏儿这两个孩子下苦得来的,不管怎样,志磊和志淼都还是吃着用着穿着他们哥哥、姐姐辛苦挣来的花用。何况,杏儿出嫁的嫁妆,也没多给多少,只不过是把姑爷送的聘礼又陪回去给杏儿的基础上,加了些东西和十两银子而已,这些在京城的大户人家来看,实在是看不上的。”
“唉,志森那边,我还是觉得张家寨村的那个柳儿姑娘不错,娶她的话,聘礼该是有十两银子也够了。娘,送杏儿出门那天,你也见过那个柳儿了,觉得那姑娘行不?要是娘觉得好,我就使人上门去提亲去。”
崔氏听了,立刻拍手,道:“那姑娘好啊,我瞧着不错,咋地?志森瞧上那姑娘了?那你还等啥,快些去找媒婆上门提亲,别叫别人家抢了先。哦,过继志森的事,志森知道不?”
吴立德胡乱地点了个头,也不知道是答应崔氏说的早点去柳儿家提亲,还是志森知道过继的事。
崔氏立刻叫了大儿子夫妻过来,一家人也没用多少时间,便定下了过继志森的事,吴立德催着大哥吴立贤一起去找族长和村长,风风火火地要当天就把过继的文书给写好办成。
吴立贤夫妻没有多想,乐呵呵地就兵为两路,一路去族长、村长那儿办正式的过继手续,一路则张罗着置办酒席,一会儿招待族长、村长等人。
谁想,去邻县征兵的志森突然回了家,得知此事后,一声不吭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大伯娘周氏的心凉了,无措地愣在院子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