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独断大明 > 第五百二十二章 信王不干了

第五百二十二章 信王不干了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独断大明 !

    现在的六部尚书基本上都是崇祯初年的人,户部尚书傅昌宗,吏部尚书周应秋,工部尚书徐大化,刑部尚书倪文焕,礼部尚书张我续,兵部尚书申用懋,以及督政院督正,靖王朱履祜。

    刘时敏看着七人,详细的道:“诸位大人要做的是——从自身革新,到地方,然后推及大明的影响,要尽量简洁又细致,将各部的政务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要采取的动作等等,一五一十的奏报给皇上。”

    几个人听的都是一怔一怔的,他们没少见皇上,不论嘴上说的还是奏本上写都很齐全,皇帝这是何意?

    刘时敏见几人都愣神,一挥手道:“来人,笔墨……诸位大人可以慢慢想,列个条目,写好了就告诉杂家,杂家带着去见皇上。”

    尽管不明白皇帝要做什么,可这些都是他们得心应手的事情,便相继应声,各自找地方坐下,开始写了起来。

    可没多久傅昌宗第一个将写好的纸揉成团,扔到一旁的垃圾篓里。

    接着是徐大化,写着写着紧锁眉头,没多久也揉成一圈,扔进垃圾篓。

    周应秋,倪文焕等人也是相继如此,

    最后靖王朱履祜苦笑一声,看着六位尚书道:“诸位大人,我算是明白皇上为什么让我们写了,这些政务我们处理起来是条理分明,轻而易举,可细细追究实在是杂乱不堪,无从下笔。”

    其他几人都无奈点头,六部现在几乎承接着整个大明的权利,六部之间也错综复杂,想要理清楚,根本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周应秋稍作沉吟,道:“皇上的意思,我大概能猜出一二,是希望我们各部能够彻底理清政务,然后轻松应对,推动大明革新……”

    “革除旧弊,推陈出新。”傅昌宗言简意赅的道。这件事朱栩没有提前跟他说,显然是有要考考他们这几人的意思。

    徐大化这位工部尚书,算是尝到了为国尽力的同时掌握权力的快感,他看向傅昌宗,神色带着一丝敬畏的道:“那,傅大人,这个我们该如何着笔?”

    徐大化声音一落,众人都看向傅昌宗。

    傅昌宗环顾一圈,思索一会儿道:“这样,我们先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各部,写出可能进行的革新,如果皇上不满意,回去之后,再召集各部部议,详细商讨,给皇上写上一道满意的奏本。”

    傅昌宗的意思很简单,先写简略,框架,细致的东西可以回去之后慢慢填补。

    众人都赞同,简单说了几句,又各自忙碌着写着。

    即便是这样,七人写的也颇为吃力,算是第一次系统性的总结,从部里到京城,再到大明,还要考虑宫里,内阁,六部之间,没多久就变成了七个人在一起的商议了。

    刘时敏一直在一旁看着,神色不变,心里都在默默思索。

    皇帝这分明是要理清大明的官政体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使得一切都清晰明了,不给他们推脱,人浮于事的空隙。

    足足有一个时辰,七人才算勉强写好,刘时敏收起来,然后看着他们微笑道:“诸位大人稍候。”

    几人也都客气的点头,虽说司礼监权力被大幅度压缩,没有了内相的威势,可刘时敏作为司礼监二号人物,皇帝的近侍,谁也不敢轻易得罪。

    刘时敏带着一叠厚厚的纸张,送入御书房。

    朱栩正吃着一碗清粥,一见就迫不及待的拿过来。

    最上面的是户部的,也就是傅昌宗所写。

    朱栩一边喝着粥,一边盯着看。

    傅昌宗这叠纸上写的很详细,言称‘需内革’,大致是精简人手,明确职责,然后是梳理政务,再次是整顿纲纪,然后才是谈及户部的关于‘户籍’,‘田亩’,‘税收’,尤其是‘商税’,他谈及比较多,也有不少想法。

    朱栩微微点头,放到一边,看向下一叠。

    这个是周应秋,吏部的。他称‘内监外视’,是要内部监查,外部察视,然后就谈及对官员的监督,考核,升迁等等。周应秋写的相对较多,显然他是对吏部有不少新想法与考虑的。

    朱栩放到一边,又拿起下一叠。

    这个是礼部的,张我续即将调入内阁,可也写的用心用力。他言称礼部要‘内议祭礼,外塑威信’,是要将大明祭祀仪程进一步规范化,对外也打造礼部应有的威信。

    被党争拖累,朝廷在百姓眼中的威望其实是越来越低的的,四处的民乱,说明的就是这一点。

    其中还有一条,应当澄清大明历代皇帝,尤其是‘建文’,‘景泰’。

    朱栩若有所思,放过去,看向下一个。

    这是刑部的,倪文焕所写。

    倪文焕没有再内外纠缠,直言京城也需要三司衙门,直接连通地方,三司衙门除了主管,其他人只能在内部升迁,不得外调。

    朱栩倒是对这个颇为赞赏,其他所写的革新计划也都微微点头。

    刑部是大明反贪反腐的第一道线,倪文焕很多想法都不错。

    下面的是工部,徐大化的。

    徐大化直截了当,将工部野心勃勃的计划都写了出来,比如‘构建全国官道网’,‘无处不水泥路’,修桥铺路,开山凿石,还有就是要为朝廷建造战船等等。

    看上去颇为认真,也有条有理,并不是妄想或者糊弄。

    朱栩放下勺子,看着徐大化的这篇‘奏议’,大明上下现在对修桥铺路都非常热心,一来是改善乡里的道路泥泞,二来,但凡这这种事都是要刻碑纪念的,谁不想流芳百世,任后人凭吊?

    所以,但凡是读书人亦或者乡绅都颇为积极,且修路也花不了多少银子,就地取材,无非就是一点伙食费。

    这是‘以工代赈’的一种,江南还好说,最重要的还是西南,朱栩也在计划着进行大规模的修桥铺路,挖渠通河,一举多得的进行抗旱抗灾。

    放下徐大化的,接着是兵部申用懋的。

    申用懋这个兵部尚书在朱栩看来多少是有些‘委屈的’,一来上面有孙承宗统管,二来下面又有孙传庭,显得有些尴尬。

    不过申用懋却从未抱怨什么,一直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这一点,朱栩颇为赞赏。

    他的奏议写的比较多,一来要再次明确军阶,军衔,二来建立总的后勤基地,三来就是申明朝廷的军队制度,四来就是明确兵部的职责……

    朱栩看的格外认真,申用懋的意思就是说,现在的军制不清不楚,纵然领兵的知道,可朝廷上下很糊涂,还有就是兵部职权过大,不但掌握地方省兵,府兵,县兵,还有大明的常备军,几乎除了禁军之外的所有兵马!

    这些都在朱栩控制之内,可也要考虑长远的。

    他看了好一阵子,微微颌首,申用懋说的不错,他心里也是在不断的思索。

    最后一道,是靖王朱履祜的。

    靖王的奏本写的最多,包括了重修大明律,立‘官吏守则’,确立督政院职权,废除旧弊如缠脚,革新大明用人规定,除吏部推荐,皇帝准许之外,还需督政院核查,最重要的还有‘宗室地位考量’等等……

    朱栩看的格外认真,这几人显然都是很用心的。

    大明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问题会非常的多,还好有不断的大事可以掩盖,外加消息不通畅,给了朝廷处理的一个缓冲期,同时也需要朝廷不断的推进改革,以达到新的稳定,平衡。

    刘时敏见朱栩看的告一段落,上前一步,道:“皇上,过了午膳时间了,几位大人都还在等着……”

    朱栩一抬头,脑子还是那些事,有些浆糊,摆了摆手道:“今天就不谈了,让他们回去,仔细写一道奏本来,过两日朕再找他们。”

    越是到年关,越是忙个不停。

    曹化淳应声,刚要走,朱栩道:“你也写一个,对皇宫里的,十二监等等,都可以写,写来朕看看。”

    刘时敏一怔,倒不是他不会写,而是这皇宫涉及皇家,要是一不小心写多了什么,那可是大.麻烦。

    朱栩不知道刘时敏的想法,又继续看着七个人所写,而后拿起笔,在上面进行补充,修改,打算过两日再找他们商议。

    刘时敏一边应声,一边揣摩,一边从侧门走了出去。

    刘时敏刚走,曹化淳就急匆匆进来,在朱栩耳边低声“皇上,信王来了。”

    朱栩还在写着,不在意的道:“宣。”

    曹化淳神色有些沉凝,在朱栩耳边再次道:“皇上,信王是来请辞的。”

    朱栩笔尖一顿,转头看向曹化淳道:“你说什么?”

    曹化淳能看到皇帝眼神里的错愕以及一抹冷色,微低着头,道:“信王对礼部刊登的那篇文章很不满,在礼部发了脾气,可礼部并没有应承信王,所以……”

    朱栩会意,神色恢复平静,目光看向外面。

    内阁首辅的位置现在只能姓朱,一来是给天下人皇室团结的信号,二来也是遏阻党争,信王要是撂挑子不干,靖王在督政院一时半会还离不开,根本没有合适的人选推上来。

    信王给朱栩出了一道难题,同时在逼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