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北唐 !
第二卷:八路军节度使——第十八章:庆州风云(1)
三都骑兵,两都步兵,外加两营折家步兵,这便是李文革此番出兵的全部家当。 .COM
除了这些作战部队外,八路军厢兵团水兵营此番出动了一百二十艘船,其中八十三艘船是从延水上通过人力肩扛拖曳在十天内走陆路转移到洛水上的,九十四里的路程,民夫营的一千三百多民夫几乎全体出动,昼夜轮班,这才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了水兵营的转移调动。另外三十几艘船则是周正裕通过赎买或者征用的手段弄来的民船,其中十条大船是从下游的鄜州大商人手中购得,动用了陈哲的关系,这些正准备积极进入延州州市场商人对于这个巴结李大将军的难得机会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有水兵营的配合,部队的后勤补给便轻松了许多,一千作战部队沿河谷西进,水面上的厢兵们一大早起来为作战部队做好早饭之后便等待,直到部队用饭完毕上路,他们才开始收拾营盘打理辎重,然后上船,扬帆西进,抢在部队前面到达预定的扎营地,赶在大部队抵达之前扎好营盘做好晚饭。因此作战部队几乎不用在扎营上耗费什么体力,每天固定行军三十里到四十里,只要抵达预定的扎营地便有现成的帐篷可住,有热饭菜可吃。已经习惯了有厢兵辅助作战的八路军士兵倒还罢了,那些第一次与延州军混编行军的折家军老兵们对这一切却颇感新奇,这次行军对他们来是最舒服的一次行军了,在进入庆州地界之前,这基本上就不算行军,只能算是一次远足旅游……
水军很费钱,但是在黄土高原上,一旦你拥有了一支水军,很多时候会很省事。
高原山区的道路,大多顺着那些大大的河谷修建,而农田和村庄,也大多沿着这些河谷分布,延安肤施两县,就在几条河流交汇形成的冲积平原上。
沿着河谷的道路行军,如果有一支水军,军事调动的效率将大幅度提升。
这一次因为有作战任务,因此李文革没有安排全军乘坐船只去庆州,步兵和骑兵都是旱鸭子,走水路并不见得比走旱路更为安逸,吐个三四天,足够将一支部队吐垮的了。
但是既然有水军,那么就可以尽最大可能节省时间和精力,将部队从与作战无关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随军的将领,除了统领骑兵的细封敏达之外,便是作为全局指挥官兼折家两个营最高指挥官的折御卿,这个八路军和折家军联盟的象征式人物绝不是个花瓶。十七岁的少年面对金戈铁马的战事没有丝毫的不适应,李文革甚至觉得这子适应的比自己还要好。
我第一次杀人的时候,只有九岁!
这是折御卿自己的。
秦舞阳十三岁杀人,便被司马迁写进了历史,眼前这个娃娃,居然九岁就已经是个杀人凶手。李文革心中暗自感叹,战乱,带给世人的是一种怎样的经历啊……
处在府州那种三面环敌的战略位置上,李文革相信,州治中的每个人,在必要的时候都能够随时转变成合格的战士,不要以武略传家守护了府州五十年的折家了。
即便如此,九岁杀人的折御卿还是令李文革感到某种深沉的悲哀。
自己九岁的时候已经能够稳稳端住八一杠打出八十环以上的成绩,这很难得,但是李文革自己清楚,那和杀人是两回事。
折御卿年轻,因此他身上有着折家老将们所不具备的朝气和学习能力。
几个月来,这个年轻人在李文革军中如饥似渴地学习着那些由这位新任节帅给这个时代的军队带来的新东西,在芦子关前线呆了三个月,和党项人数次交兵,更令折御卿对李文革的练兵方略如痴如醉。
其实作为折家子弟,他一眼就能看出八路军的战力虽然强悍,但也还没有强悍到超过百战余生的折家老兵的地步。折御卿所钦佩的,是李文革那种在尽可能保存自己有生力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杀伤敌人的战术理念。
折御卿早就发现,八路军中的军事训练无时无刻不在强调面对敌人的勇气和进攻精神,这支部队最基本的训练便是白刃交兵的训练,李文革草拟的练兵手札上着重强调,部队最基本的作战能力便是与敌人白刃交兵的能力,不敢冲上去和敌军进行面对面直接作战的部队永远是二流部队。对于久经沙场的少年人来,对这的理解远比那些刚刚从新兵营被编列入伍的新兵蛋子们要深刻得多。
但是在用兵上,李文革的持重和审慎令人吃惊,那种近乎极度保守的作战风格初时令折御卿颇为不以为然。在战略层面上李文革要求他的部队随时随地都必须拥有向敌人发起正面冲击的勇气和能力,但在战术指挥上李文革却极少下达这样的命令,包括沈宸等人在内的八路军高层军官几乎每个人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李文革的用兵理念,每一个战士都是宝贵的,除非必要,将将士们的生命置于敌军兵锋威胁之下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八路军的作战思路极度简单,那便是尽最大可能发挥一切优势杀伤敌军,绝不以部队的伤亡率上升为代价谋求一城一地的得失。
任何时候军队都是最宝贵的资源,经历过战场的老兵是个宝,李文革从来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宝贝随便牺牲掉。
这在这个时代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老兵的价值是所有知兵者的共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优秀将领都将这种价值提升到这种高度来看待的。
李文革不太注重临阵指挥,他本人似乎也不擅长于此道,但是他却极度重视战前的情报收集和行军作战计划的制定。在八路军中,随心所欲式的军令是这支军队从上到下都深恶痛绝的东西,即便在偶然性极强的银州之战中,临机决断的沈宸也还是在战前召开了一次简短的军事会议,并且制定了两套预备方略,只不过由于战斗进行的极为顺利,这两套方略没有派上用场。
以现在的观看,当时的那种预备方略也还是简单粗糙的,折御卿这段时间以来跟随着李文革学到的最为实用的技艺便是制图,在折御卿眼中十分立体形象的山川河流在全新的作战地图上变成了李文革用十分简易的鹅毛笔画出的一条条高度线,一开始的时候折御卿还不大习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折家年轻一辈当中的翘楚越发感觉到这种新式地图的优——战场被分成了一个一个的窄格子,在这些格子上进行排兵布阵,其精确度要比自己凭借视觉感觉作出的部署强的太多了。
久经沙场的折御卿当然知道,人的眼睛有时候是会欺骗人自己的。
于是这个年轻人开始有限度地学习算数和几何,开始笨拙地学习使用那些原先在自己看来莫名奇妙的做图仪器。
就在李文革离开延州前往京城的这两个月中,折御卿终于相信,战争的胜负,战果的多少,都可以通过精确的计算预先得出。
战争的真谛无非两个,一者算,二者骗,作为这个时代的军人,折御卿对后者十分熟悉,他原先也以为对前者同样精通,毕竟,未算胜先算不胜这样的基本军事学原理他在很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但是他从来不知道,战争还能够这样算,具体到一个一个数字来算,就像一个市侩的商人,一个锱铢必较的买卖人,一丝一毫一分一厘地计算得清清楚楚。
有的时候折御卿不禁有些纳闷,都算得这么清楚了,战争还会有悬念吗?
这并不妨碍他继续这种计算的工作,因为算得越多越准,胜利的把握就越大,信心就越足。
如今的折御卿,手下有一个十二人组成的虞侯科,其中六个人负责斥候及其他情报的汇总整理并在军用地图上进行标示,还有六个人则对敌我双方的调动和排兵布阵进行各种各样的推演和猜测,他则根据这些下属年轻军官的工作成果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草拟相应的作战命令。
这十二个人都是一些识文断字的世家子弟,经过了丰林山六韬馆的培训学习,和那些大老粗基层军官们不同的是,这些带兵稍显稚嫩的年轻人对于新的军事理念和图面作业有着相对较强的接受能力。尽管他们如今都还是从九品的陪戎副尉,但是折御卿相信,这批人假以时日,都会成为未来的名将,不同于这个时代其他所谓名将的名将。
在折御卿看来,李文革主导下的六韬馆的教育模式,其核心目的便是将庸才通过严格的训练和制式的培养锻造成为指挥大军作战的名将。
尽管眼下这支军队还仅仅只有数千兵力,其中作战人员不过两千出头,却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些大军气象了。
以这种标准回过头来再看自己呆了七八年的折家军,折御卿便有些不满意了。
直到现在为止,折御卿一直都相信,自己的家兵在战场上的表现仍然是优于八路军的。但是仅此一并不能让他释怀,他心中有一种感觉,李文革的军队正在一一滴地赶上来,正在逐步缩与折家军之间的差距。这种变化的速度并不算快,但是却十分均匀,相比之下,作为天下强军的折家军此刻却是停滞不前的,这种局面发展下去,总有一天八路军的战力会凌驾于折家军之上,而且这个差距会越拉越大。
折家军的强大,是世俗眼光中的强大,折家军本质上还停留在这个时代藩镇军队的水平线上。
然而八路军的进步,却是一种超脱于这个时代的东西,折御卿甚至预感到,假以时日,这支军队最终将把包括京师禁军在内的所有其他军队远远甩在后面。
对于李文革建立这样一支新型军队究竟想要做甚么这一,折家高层内部曾经有过几次秘密的讨论。包括一些叔伯辈将领在内的家族重将曾经担心日后折家军会被李文革所吞并。
对于这些观,折从阮的反应很淡漠,只有一次,私下里,这位老令公叹息着对折御卿,府州的地位实在太过尴尬,东临契丹,南有党项,西面还有回纥等部族,就在北汉的卧榻之侧。若是没有强援,折家万难长久支撑下去。汴京的朝廷虽然目前对折家荣宠笼络,到底也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李文革的崛起是关中近些年来最重大的事件,如何处理与李文革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内折家命运走向的关键。折从阮断言,这个新任的延州藩镇与中央政权之间翻脸是迟早的事情,折家就在他的卧榻之侧,既然无力阻止其崛起,那么能够和其保存几分香火之情总是有利无害的事情……
折家孤悬域外,万事都不能指望正统的朝廷有所助力,除非未来天下一统,那又另当别论,但是只要一日契丹不灭,幽云十六州不能收复,折家都不能安逸。
从长远角度上,折家需要李文革这个未来将越来越强大的朋友,关于这一,折从阮连续写了三封密信给折德扆,老人是希望在自己身后,折家与李文革方面的友谊和盟约能够长时间延续下去。
这不仅仅是对八路军发展的一种预期,更是对延州藩镇未来发展的一种预判。一支军队的强大还不放在这老家伙的眼里,但是延州一年多时间以来的飞速发展膨胀却令他深思,老人敏锐地意识到,李文革这个人并不仅仅是个能带兵的将军,这一才是最关键的。
既然不知道他想干什么,折家唯一的选择便是安静地蛰伏在这个越来越强大的盟友身旁,静静地等待注视,静观其变。
毕竟目前天下藩镇当中,只有李文革一个人有能力牵制党项人,减轻府州西南方向的军事压力。
……
此次出兵的八路军共计五都,三个骑兵都两个步兵都。
细封敏达作为骑兵营的最高指挥官亲领一都,康石头领一都,另外一都则由张桂芝统领。
两部步兵都都正分别由荆海和狄怀威担任。
荆海是广顺元年腊月兵变之前参军的老兵,第一次芦子关之战时还是伍长,第二次的时候已经因为作战勇敢升为什长,到去年六月部队整编建立团级建制,表现突出的他被越级擢升为队正,参与了银州之战。回到延州后便被调往六韬馆学习培训,并凭借资历战功被任命为学员队的队正,在六韬馆肄业之后,他被调往芦子关前线继续担任自己原来队的队正,直到这次整编,沈宸再次对他进行越级提拔,直接任命他担任了肤施团步兵甲都的都正,统领两个队一百步兵。
狄怀威的资历比荆海还要老些,他是李文革初掌丙队的时候的几名什长之一,在练兵之初因为好赌的毛病以及错误估计了李文革的决心而丢掉了什长职务,重新从兵干起,参加了自芦子关行军以来的几乎所有重大军事行动,广顺元年腊月兵变的时候他冒着被节度府亲兵射杀的危险翻墙进入节度府为府外的弟兄打开了大门。
历经历次作战,这个当初被李文革深恶痛绝的赌棍如今也统领了两个队一百人兵力,军衔也升到了御侮校尉,这是他凭借几次战斗中斩首四级两次负伤的战功得来的。他的任命是由折御卿提议沈宸批准的,当然,作为八路军副帅的周正裕也为他了几句好话,毕竟是元老级的老兵,整编会议上便这么通过了这个任命。
任命下达之前,魏逊亲自和他谈了一番话,大概因为对他之前的恶习颇有了解,同时也知道李文革很不喜欢这个人,魏逊和他整整了一个时辰,二十个步兵都都正,只有他一人获此殊荣。
在此次去庆州的行军队列中李文革一眼便看到了这个前任兵油子,他还特意将狄怀威叫过来询问了一番,却没有像众人想像的那样对狄怀威摆脸色,反倒还抚慰了几句。
按照规定,担任都正职务的军官必须经过六韬馆的培训,狄怀威属于破例,此番从庆州回来,沈宸等人便要安排他进六韬馆学员队补课。
这一次沈宸没有随行,尽管庆州行动十分重要,但是芦子关的防御却是延州的命门,没有沈宸坐镇李文革实在有些不放心,因此这一次他选择了折御卿作为此次行军作战的总指挥。
从金城出发的第三天,军队进入了怀安县境内,怀安隶属庆州管辖,境内还有一段秦代修建的土长城,长城内是汉人地界,长城外便是庆州三部族之一的大虫族活动范围了。
“请折致果过来军议——!”
李文革走进搭建好的中军帐,第一时间回身吩咐身边的传令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