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山沟皇帝 !
第二联合登陆舰队再一次扬帆起航,印度洋舰队的主力舰队也是随同前往,至于锡兰岛的几个据点的防御,则是交由印度远征军其他部队驻扎,海域的封锁则是让印度洋舰队里的其他主力舰队负责。
为了抽调兵力,印度洋舰队基本上已经是彻底放弃了在其他海域和葡萄牙人作战的企图,进行了全线收缩,把汇集起来的三十多艘军舰一分为二,一部分随同第二联合登陆舰队远征非洲,一部分则是集中在锡兰岛,用以封锁锡兰岛。
地面部队也是,基本上远征军目前已经是放弃了印度西部海岸以及西亚乃至东北非等地区和葡萄牙人进行争夺,只留下必要兵力死守城池,其他的机动兵力都是回防锡兰岛战区,同时抽调精干兵力准备逐一拔掉印度东部海岸以及缅甸海岸的葡萄牙人残存据点。
从而实现彻底控制锡兰岛以东沿海区域的战略构想。
不过这些都和非洲远征部队没有什么关系了。
同时因为海途遥远,加上舰队并没有说沿着海岸线进行航行,而是直接深入印度洋,准备横跨印度洋前往非洲,所以联系也是非常困难,纵然有快速通讯舰往返联络,但是延迟也是非常的大,十天八个月听不到远征舰队的消息都是很正常的事。
在印度的戈河州的远征军总部都是如此了,在国内就更是难以得知非洲远征军的情况了。
实际上,哪怕是锡兰岛战役的消息,李轩都是在两个月后才知道消息,而这已经是动用了军方的快速通讯舰进行消息传递的缘故。
这些快速通讯舰,都是加装大功率蒸汽机的飞剪船,航速极快的,然而即便是这样船只,往来印度和帝国本土之间也是需要漫长的时间。
对此,李轩也是早已经习惯,这年头的通讯就是这么的落后,还能有什么办法,要想实时得知前线的消息,估计也就只能等以后的电报搞出来了。
现在嘛,忍着!
李轩稳居国内,其处理政务的重心依旧是放在帝国内部的建设上,外面的征召虽然看似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对于偌大的帝国而言,也只不过是小事而已。
对于现在的帝国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和葡萄牙人的战争,而是自身的发展。
最近几年,随着铁路、蒸汽轮船等交通利器逐渐大规模运营,工厂以及矿山等行业也是大规模采用更加先进的高压蒸汽机之后,大唐帝国的工商业发展是一日千里,甚至都是带动了农业的发展。
因为交通更加便利后,很多内陆地区的农产品都是能够方便快捷的运输到经济比较发达,制造业更加发达的地区,而经济发达的地区,对这些农产品,甭管是粮食还是棉花、大豆、生丝、茶叶等经济作物的产品的需求量都是非常庞大的。
方便的运输不仅仅刺激了帝国工商业的发展,也是让内陆很多地区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很多地方因为地理环境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工业一直都是发展不起来,帝国的绝大部分地方,其实其经济结构和前明时代并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以农业为核心,再加上少量的服务行业、手工业,如此构成当地的经济体系。
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够和上海、广州、天津等地方一样,拥有巨大的天然优势的。
哪怕不说这些大城市了,就算是当涂、萍乡、沈阳这些城市,以前有什么,什么也没有,他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是依靠当地的矿产资源。
然而更多的地方是没有矿产资源,或者是还没有找到矿产资源,而地理位置也不怎么优越,所以哪怕是帝国发展工业十多年了,但绝大部分地方一直都是停留在最原始的小农经济体系里。
但是现在,随着铁路、航运越来越发达,覆盖的地区越来越多,很多地方虽然自身依旧无法大规模的发展工业,但是他们的农产品却是可以大量外运到那些工业城市去,并带来庞大的收益。
此外,随着交通便利,很多内陆小城市也是可以逐步的发展工业了,虽然可能规模都不大,而且发展的都是一些小型轻工业,比如说小规模的织布厂啊,纺纱厂、面粉厂之类的,但是好歹也是给当地带来了工业。
很多内地的小城市,哪怕是拥有几家小规模的工厂,也是能够给当地带来极大的经济发展助力的。
正是因为交通如此重要,因此这几年,李轩一直都是重点关注交通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大建铁路不说,同时也是大力发展蒸汽航运业,疏通河道。
而作为交通环节的最后一环,也就是官道建设也是没有落下,除了京畿直接主持建设的全国主干道外,还鼓励各地方自行建设官道。
这一方面,陈立夫在广东就干的很不错!
陈立夫在广东,可不仅仅是搞铁路和航运,在官道建设上也是下了大力气的。
粤赣铁路是陈立夫上任以后的最大成绩,那就是推动粤赣铁路开工建设,目前建设进度极快,保守估计三年通车都是有可能的。
为更快通车,也是为了降低成本,这粤赣铁路采用的是单线。
这个也是目前大唐帝国修建铁路的一大重要特点,那就是除了极少数交通非常繁忙的路段外,其他的都是单线铁路。
哪怕是江南大铁路这样的铁路,采用的也是单线铁路。
而航运方面,陈立夫主要是疏通西江和北江以及东江等河道为主。
至于官道,陈立夫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创了官道通镇的计划。
通过省财政进行补贴,地方自行筹集资金,动员当地的村民免费出工等方式,修建各镇的官道。
尽管这种官道的标准非常低,只能勉强通行马车而已,但是依旧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此外,这事在民间的反响非常好,众多的士绅们都是踊跃捐钱捐物用来建设官道。
这也算是华夏士绅的一个传统了,一般而言,除了少数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外,大多士绅对于在家乡修桥铺路以及办学都是比较上心的。
这些年大唐帝国的众多私立学校是怎么来的,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地方上的士绅们自行筹办的,而且大唐的私立学校,都是属于典型的非盈利机构,别说赚钱了,往往士绅们每年都要往里面倒贴钱,和后世得到私立学校大把赚钱是两码事。
说白了,大唐的众多私立学校,其实都是属于士绅们做慈善的产物,并不是教育产业化的产物。
这倒不是说这些士绅们有多少,而是华夏数千年来的传统,一般士绅们还是比较在乎自己的名声的,尤其是以书香门第自诩的家主,更是爱惜羽毛,他们一边用各种权势捞钱,同时又是一边拿出少许的钱财做善事,试图维持一个良好的名声。
这修了桥,铺了路,办了学,通常都会树立一个石碑,上面记载着某某士绅捐献若干筹办的,人家是想要名留青史呢。
不过虽然说他们是为了名声才这么做,说起来和后世美利坚的人为了避税做慈善差不多,但好歹是做了,总比什么都不干的权贵们强得多。
这种传统下,陈立夫搞的管道通镇计划,在民间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很多地方的士绅们,听说官府打算把官道修道家门口来,不用当地的官府动员,自己就找上门来说捐钱捐物了。
而普通的百姓们也是乐意的很,因为他们可以去工地上干活赚取工钱啊。
虽然官府也会鼓励民众们免费出力,不过大唐早就没有徭役制度了,官府想要让民众免费做工,那是不可能的,都得给工钱。
顶多就是工钱少一些,或者是不给工钱,只管饭而已。
而即便是这样也是很多农民们踊跃参与!
这只限于农闲时分,如果是农忙时期,可没几个农民会跑去修路!
只有在农闲时分,可以看到很多地方的农民们都是成群结队的去修路。
他们这是为了家乡们?
不好意思,他们没有这么高的觉悟。
纯粹是因为去修路,官府管饭而已。
反正农闲时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还浪费口粮呢,这去修路的工地上干,还能混一天的饭吃,给家里节省口粮,甚至一些活计还能领取少许的工钱。
士绅们踊跃参与,捐钱捐物,农民们也是在农闲的时候为了混一口饭吃踊跃报名修路,再有陈立夫让省财政出了不少钱,再让州府县等地方衙门,勒紧裤带也要把修路的资金也给挤出来,所以这么搞下来,成效还特别的大。
远在金陵城的李轩听到了陈立夫在广东搞官道的成果后,觉得这个路子还是比较可行的,官府和士绅以及农民一起出钱出力修路,这是大好事啊。
当即就是派了多个部门的官员一起前往广东,学习当地的这个修路政策,李轩对这些人亲自盯住,一定要把这事的所有细节都给摸清楚了,李轩还指望着在其他省道也这么做呢。
然而很多事情,成功和失败,并不在于大方向,而是在于细节。
要想在其他地方也是复制这样的成功路子,最为重要的并不是方案之类的,而是细节问题。
他专门派一个调研小组过去,就是为了把所有的细节问题都给摸清楚了,然后总结起来一份可以复制的完整计划方案。
不过按照行程,这个调研小组想要完成调研并赶回来报告,估计都得是明年,也就是宣平二十四年的事了,如果一切不出意外的话,李轩准备在明年再选择几个省份施行这一官道建设方案。
此外到了明年,估计远征军也应该是抵达非洲了,就是不知道他们这一路上是否顺利,有没有遇到风暴全军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