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省委大院(全本) > 第一章(49)

第一章(49)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省委大院(全本) !

    所以,林立功这些年在官场上混,把握了这样一个底线,就是烟酒礼品都可以送,就是钱不能送,因为这个有危险。谁也无法保证对方不出事。一旦出了事,如果有金钱上的来往,对方就会把你牵连进去,到时候就划不来了。

    林立功躺在床上,思考了一番,还是拿不定主要,最后还是决定采取稳妥的办法,让自己的秘书小沈联系龚向阳,送些茅台酒、中华烟、冬虫夏草的之类的东西,放在王一鸣的越野车上。王一鸣虽然陪着首长坐在中巴车上,但是,小邵开着越野车,随时跟在后面,他的车号林立功认识。当然,秘书小沈给龚向阳和司机小邵也分别准备了礼物,这是规矩。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大家陪着首长就上了车回到西城市,先向西江解放纪念碑献了花篮,然后参观了西城起义纪念馆。中午吃了午饭,首长到宾馆里休息了一个多小时,下午两点半车队准时出发,离开市区,上了高速公路,一路向海城市开去。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进入海城市的地界,出了高速公路收费站,王一鸣就看到,一大排车辆等候在道路的边上,前面是几辆警车,路边站了一大帮人,个个都是衣冠楚楚,一看就是官员的摸样,不用问,这是海城市本地的官员在这里迎接车队了。

    车队靠着路边停稳,几个官员忙冲着第一辆中巴车走过来,为首的是一个中等个子、长相非常标志的男人,看年龄也就是四十岁出头的样子,他穿着深蓝色带条纹的西装,满脸带着微笑,这是新任的海城市委书记蓝自强。

    这一次,海城市的领导班子在全省来说,是变动最大的。原来的市委书记农晓光升了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市长孙玉梅升了省政府的副省长,党政一把手全部出现空缺,在全省的地级市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蓝自强作为海城市的市委副书记,现在能一下子迈过市长这个坎,升任市委书记,这虽然出乎许多人的预料,但是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为什么?因为蓝自强是北京下来的干部,人家上面有深厚的关系网,在高层有人脉,这在当前的官场上是最有利的。

    蓝自强是两年前来到西江挂职的,此前他是中央某重要机关的正司局级干部,他大学毕业就进了北京的一家中直机关,从科员做起,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一路升迁上去,最后做了司长。他这样的干部,属于典型的“三门”干部,出了家门,进了学校;出了学校门,又进了机关的大门。在大机关里靠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一步一步,得到了大领导的赏识,所以才从一个平民子弟升迁到正司局级。这在北京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因为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能够大学毕业进入北京的国家机关的,都是一些在高考中成绩非常拔尖的学生,他们在千军万马中,通过了高考那个独木桥,当时的高考还没有扩招,全国一年的录取数也就是四十多万人,能够考上重点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像在北京的那些名牌重点院校,一个省能够考取的也就是区区十几个人,所以那个时候能够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学的,都是智力非同一般的人。那个时候,这是平民子弟得以上升到高层的唯一通道。许多这个年代在中国扮演了非常重要角色的人,其实都是那个时候通过这样的渠道,才走进了大机关,积累了足够的人脉和资历,最后才得以脱颖而出,升到权力的高层。

    而现在这样的通道已经出现了肠梗阻,大学的急剧扩招,让大学生的人数扩大了十几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加上研究生,屡创历史新高;大学的收费制度,更是让许多贫困地区的子弟面临上大学家庭就要破产的境地,甚至出现了接到大学通知书,父母筹不到学费,于是羞愧万分,感到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干脆选择自杀了,通知书成了事实上的催命书;取消大学生毕业国家统一分配,自主就业,更是把底层老百姓的子弟上升的通道彻底堵死。找到一个好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是拼爹,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贫民子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无奈结局。不上大学,没有文凭,只能延续父辈打工的命运;倾家荡产上了大学,但是,毕业之后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还是得面临打工的生活。

    从这个现状上看,能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考上中国的大学的那批人,是非常幸运的,他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社会相对公平,不用拼爹,考上大学毕业后国家就给分配工作,只要你在学校的学习好,排名靠前,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中直机关到学校要人,你进中办、国办的机会还是有的,昨天还是一个穷学生,大学毕业一分配,就进了中南海,天天可以见到国家领导人,做他们的小秘书,按部就班地混,十几、二十年过后,都是司局级干部了,运气实在是好的,混到副部级的也有可能。这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这确实是那个时代天天都会发生的故事。

    蓝自强就是这样的幸运者。大学毕业,他以全年级排名第一的成绩,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正好碰上某中直机关到学校挑人,他成绩好,长相帅气,学校第一个推荐他,用人单位的领导一看,小伙子各方面没什么说的,就要他吧。

    于是就这样,他一步登天进了中南海,成了某重要机关办公厅的秘书。消息传到他的老家——中部某省的一个小县城,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轰动了整个县城,连县委书记和县长对他的父母都刮目相看,因为进了中南海,这在建国后的几十年,在整个县里,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衙门大,升迁的机会就大,因为这里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中南海就是出官的地方,三两年一个台阶,就上去了。从科员做到正司局级,也就是区区十七八年的事情。要是到了县城里,这样的年龄,四十岁出头,能当上科级的局长就算是很不错了。

    但这样的干部,也有一个发展的瓶颈,就是缺乏基层工作的经验,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理论水平可能很不错,但是,还是标准的书生,这样的人当个幕僚还可以,提拔起来,拿来治国,就有些开玩笑了。古语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五。”组织部门也认识到这些问题,所以这些年,加大了中央机关干部到地方交流的强度。几乎所有进入组织上的视野,成为后备干部的,原则上都要到基层锻炼,到艰苦的地方去,到边疆去,锻炼自己的本领,培养和基层群众的感情,只有这样履历完整的干部,受到提拔重用的机会才能增大。

    按照中组部的统一安排,蓝自强就和十几个中央国家机关的司局级干部,到了西江省,挂职锻炼一年。蓝自强被安排在海城市,担任市委常委、副市长。

    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挂职期满,蓝自强面临着人生又一次非常重要的选择。是回北京继续当自己的司局长,还是留在西江省,当个市委常委、副市长,从挂职改为任职,从此以后,就做个西江人。这是个颇费思量的问题。

    回北京吧,有好处,工作环境熟悉,人际关系熟悉,老婆、孩子都在身边,就是按部就班地混日子,和以前一样,说是司局长,其实也就是管管材料,安排领导的日程,陪着下去走一走,看一看,全国各地搞调研,写什么调查报告啊,经济情况分析啊,还是幕僚的身份,说白了,也就是个大领导身边的跑腿的,大办事员一个。很多事情还要亲力亲为,从严格意义上说不算是官,只能算是个吏。如果运气好了,混到五十岁左右,还有可能升到副部级;如果运气不好,一辈子就这样了,以司局级干部退休的,大把的人。老前辈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不回北京吧,就留在这西江省里,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地方,就是自己起点高,才四十一岁,就是正司级干部了,留在省里,级别保留,就是正厅级。虽然还做副市长,但是,有了市长的空缺,自己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还有一点,自己上面的关系都还在,随便哪个伺候过的大领导说句话,自己的事情就解决了。升副省长现在看来还有些远,但是,当个市长或者市委书记,还是非常有把握的,也就是三两年的事情。能够在地方上当市长或者市委书记,就是回了北京,那也是非常光彩的事情了。现在每个地级市在北京都设有办事处,所谓的驻京办。有车有宾馆,想办什么事情,方便得很。再说了,当上了一把手——市长或者市委书记都行,就是实权派,手下管着上千的处级干部、几百万的老百姓,每年的财政收入一个市最起码几十个亿,再紧张,也不会少了市长和市委书记的钱,你想怎么花就可以怎么花,在自己的地盘上,就是名符其实的土皇帝,比在北京当个司局长,风光多了,也气派多了,这才是官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