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抗战之最强战神 !
第三百三十二章 先收点利息
当天晚上,许飞召开了三军重要军官会议,与会者都是各部队以及各部门的主官,把总部的事务全部交给了王禹九,又宣布由张灵甫担任陆军司令,这次的会议一直开了六个小时。
第二天,许飞又到位于野狼谷的秘密基地走了一趟,安排了一些研究事务,随后又赶到休宁正在扩建的新机场查看一番,直到第三天才回到江城。
当晚十二点,许飞带着和尚和野狼特战旅第二大队的三百名队员登上了一架抽奖得来的安22运输机。
安22本是六十年代的产物,配有夜间飞行设备,这也是许飞选择夜晚出发的原因,毕竟这一路过去都是敌占区,很多地方都有小鬼子机场,安22的最高升限只有8000米,平行飞行速度也只有750千米每小时,如果白天出发,就要必须要战斗机护航,但晚上的话就无所谓了,因为小鬼子的战斗机都没有野战设备。
而且晚上出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出其不意,让小鬼子们摸不清许飞到底去没去东北。
“总座,我们为什么要先去热河呀?关东军的主力不是都在东三省吗?”
飞机上,和尚不解的问道。
“我跟人约好了在热河汇合。”
许飞正在闭目养神,眼睛都没睁开,随口道。
其实他之所以选择热河,还有一个原因,他想看看有没有箭在弦上,想看看到底有没有徐一航,徐二航,荣意这几个美女。
之所以要怀疑这个世界有没有这部神剧,那是因为神剧的时间貌似应该发生在33年左右,至今已经五年了。
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左右,飞机上响起了一阵滴滴滴的声音,随后机舱门上亮起了绿灯。
许飞的双目悠得睁开,一道神光一闪而逝。
快到点了!
这时一个空军上尉走了过来,对许飞行了个礼,大声道:“报告总座,前方已经接近空降点,也已经发现了地面信号,是否立即空降,请指示!”
“立即空降!”
许飞冷声道。
随后走到机舱门口,在一颗按钮上按了一下,立即有一阵巨大的夜风迎面吹了进来。
许飞将头微微伸到机舱外朝下看去,此时飞机已经降落到适合空降的千米高度。
看了一会,许飞发现了地面上有三堆呈三角形排列的火堆,笑了笑。
他知道这三个火堆是狼一他们搞出来指引空降的信号。
几天前发完那封电报后,许飞在第一时间就派出了狼一小队九人,让他们提前到这边来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狼一等人化妆成小鬼子商人,一路坐火车,于今天早上就到了承德。
跳伞对于许飞也狼牙特战队员们来说简直就是小意思,虽然现在是晚上,但下面有火堆指引,再加上安22这种大型运输机非常平稳,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跳伞条件。
只几分钟的时间,三百多人全部顺利跳伞,安22震了震翅膀,一个大回旋,随即升高往回飞去。
一个小时后,和尚的第二大队三百人全部来到了三堆篝火中间位置与许飞等人集合完毕。
“狼一,这是在什么位置?”
许飞一找到狼一等人就问道。
“我们现在在凌源西面约五公里左右的锅顶山。”
狼一说着打开了地图,在地图上指出了具体的位置。
“凌源城目前有关东军第8师团第十七联队的一个大队和伪满洲国张海鹏部的一个团,共有三千人左右。”
狼一不等许飞动问,立即先把自己了解到情况说明。
“现在几点?”
许飞一边看着地图一边问道。
“现在已经凌晨三点。”
“好,那我们就先给小鬼子一个下马威,立即出发,先干掉凌源城的三千人。”
许飞冷冷的下令道。
五公里的距离,虽然大多是山路,又是晚上,但对于习惯了丛林作战的特战队员们来说,却并不能降低他们的速度。
二十分钟后,许飞等人已经出现在凌源城的西门。
“总座,凌源城的鬼子主要分布在城东北方向的火车站以及城南的小鬼子指挥部,城西和城北基本上是伪满洲国的伪军。”
“和尚,让你们大队分成五个小队,每队六个战斗小组,其中四个小队由你和三个中队长带队,分别负责凌源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剩余的一个小队跟着我们去火车站。”
“记住,尽量无声战斗。”
“是!”
由于火车站在城外,许飞带着狼一等人直接由城外绕路到火车站。
凌源城的火车站不算很大,毕竟不是什么咽喉要道,这里只有一条铁路通过。
等许飞等人赶到时,火车站内虽然灯火一片通明,但执勤站岗的鬼子却一个个昏昏欲睡,警惕性全无。
显然,由于热河一带的抗日武装都被关东军清除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大部分都只是小打小闹了,肯定没人敢打火车站,所以小鬼子们才敢这么托大,竟然连巡逻队都没有。
狼一等人根本不需要许飞指挥,九个人一到地方就悄悄的分散隐入到各个角落中去了。
几分钟后,许飞就看见了那些站岗的鬼子一个个被干掉,满意的点了点头,有了狼一等人,自己省事多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简单了,此刻的小鬼子们正毫无警惕的呼呼大睡,做梦都想不到这时候会有煞星从天而降,来取他们的小命。
二十分钟后,整个火车站五百多鬼子无一生还,全部被割断了喉咙。
许飞来到小鬼子火车站的指挥部,在里面翻出了一些文件看了起来,又是两个多小时后,和尚等人也纷纷传来消息,全部完成了任务,凌源城的三千多鬼子和伪军全部被送进了地狱。
“狼一,立即发明码电报,告诉小鬼子,老子先收他一个大队的利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