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神帝无敌 !
见云天来了兴趣,农村长也就开始讲述起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那个祭坛的传说。
根据农村长所说,村东大山里的那个祭坛很古老,根据祖辈上传说,他们村子来这里之前祭坛就已经存在,而他们的村落在这里已经存在了超过五百年,也就是说,祭坛至少是已经存在了不下数百年。
说到这里,农村长还说起一个故事,据说也是老人们口口相传的,说是当初在这个地方还没有人烟,而最初有一群逃避战火的人一路赶到了这里,看到此地依山傍水,周围资源丰富,便喜欢上了这里,当时就决定在此地建立村落。
不过后来乱军追到了这里,便要对这里的百姓展开屠杀,当时那只乱军大约有上千人,都是精锐之士,眼看着这批精锐之士已经将逃难的百姓包围,就要对大家展开屠杀,也就在这个时候,自村落的北边突然亮起一道炫目的光芒,紧接着便有一条粗大的光柱自天空中落下,笔直地降落在北部的丛林里,乱军当时对这光柱大感兴趣,都认为有异宝降世,所以再也顾不上追杀百姓,急匆匆地掉头向光柱降落的方向赶去。
乱军只留下了少数人看着这群百姓,但因为人数太少,也怕这些百姓造反,所以并没有动手杀人,而后众人就都盯着光柱的方向,等待着那些人回来,以决定这些人的最终命运。
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那边突然传来一阵阵的惨叫声,似乎追过去的乱军伤亡惨重。
人们不知道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难道是有另外一只军队在那边设了埋伏?
惨叫声一直没有停歇,这边防守的一群士兵再也忍受不住,便放弃了围困这些百姓,赶去光柱那边支援,而百姓们因为家已经搬到了这里,想逃也逃不远,索性大家拿起武器,围拢在新建的村落里,准备和追兵决一死战。
可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那些赶去支援的士兵也没有回来,惨叫声从中午一直到了傍晚,直到夜色降临,那边才渐渐地恢复了平静。
忐忑的村民们等了一夜,依然没有一个官兵跑回来,这让他们意识到,对方的整只队伍,恐怕都没能逃出来。
然后又等了几天,一直等不到任何消息的村民们终于按捺不住,挑了几个胆大的人赶过去,准备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于是这几个人赶了过去,而这几个人里,恰巧就有村长农得利的祖辈。
农得利的祖辈一路赶到了光柱所在的方向,还没靠近那边,就已经发现了遍地的尸体,那些赶过来的乱军,竟然都死在了这里。
此时的平原上尸体四处散布,每一个都死状恐怖,这些尸体双目圆睁着,仿佛在死前受到了极大的惊吓。
几百年前正是乱世,人命贱如狗,征战连年发生,这些乱军也个个都是刀口舔血活下来的,遇到天大的事情也不会乱了阵脚,可此时看上去,这遍地的尸首几乎都是目光中带着恐惧,似乎生前都受到了极大的惊吓。
他们究竟遇到了什么东西,会导致这样的惨状呢?
农村长的先祖也是胆大之人,他带着几个人仔细地观察了那些尸体,最后发现,除了少部分的尸体血肉模糊,似乎被吸干了血之外,其他的大部分尸体居然没有明显的外伤,伤都没有受,人怎么就死了呢?大家的心里都是充满了疑惑。
最后还是农村长的先祖做出了决定,大家继续向里面走,看看里面究竟有些什么,不过他们还是留下了一个人在外面待命,告诉那人若是他们一天之内回不来,就赶快回村报信,让村民们永远离开这里。
订好了方案,农村长的先祖就带着人继续向纵深处走。
想确定目的地很简单,因为尸体是从山里一路上分布下来的,沿着尸体的分布走向往里走,肯定就能到达这些乱军最先发现问题的地方。
然后,在这些尸体的指引下,农村长的先祖就找到了那个祭坛。
当他们看到那祭坛的时候,祭坛上还泛着一层淡淡的乳白色光芒,仿佛这祭坛上曾经发生过什么。
农村长的先祖带人在周围探查了一番,并没有找到活着的人或物,不过正是因为他的探查,才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这祭坛上刻着一些怪异的符号,似乎整座祭坛就是一个整体,而根据农村长先祖的判断,那从天而降的光柱好像正是落在了这座祭坛上。
可那光柱究竟带来了什么东西?人们不得而知。
这一带除了祭坛和一些类似图腾的石柱之外,再没有任何东西,而即便是这祭坛,其实也是非常隐蔽地藏在深山之中,并不是裸露于外面的,只是因为当时光柱降临,使得那些乱军们发现了这里的异常,这才令祭坛暴露,若非凑巧,祭坛根本就不容易被发现。
因为没有发现任何东西,农村长的先祖就要带人返回,可这个时候,就听到一个细微的声音传入他的耳中。
那声音就是告诉他,让他的子孙在这附近守候五百年,等待五百年后,伏虎神龙将会降世,到了那个时候,坚守在这里的村长后裔将会获得难以想象的回报。
当农村长的先祖四下里寻找声音来源的时候,结果却是一无所获,无奈之下,他也只能带着村民先将上千乱军埋了起来,而后又带着村民们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这样那条神秘的信息就被村长的祖先记了下来,不过他没有告诉任何外人,而只是一脉相传,由历任家主将此事牢记。而从这之后,农村长的先辈们也是同样地一脉相承,还真就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
每一任家主都会一直叮嘱子孙,要把这个大能留下的嘱托记在心底,一定要时刻保持对天神的敬意,并要求子子孙孙恪守这一承诺,一直守护着这座祭台。